文章解析

jiā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hòu
guǎn
rén
gèng
cháng
chéng
yuǎn
shù
cāng
cāng
jiāng
cháo
luò
gāo
lóu
jiǒng
hàn
qiū
guī
guǎng
广
diàn
殿
liáng
yuè
zhuǎn
què
yǐng
hóng
cǎo
shī
湿
yíng
guāng
wén
yuán
shī
yīng
duō
zuì
shēng
yǎn
huá
táng

译文

驿站里人烟稀少,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姑苏城在远方,树木郁郁苍苍。江湖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更加孤立,银河随着秋天的来临,让广殿也透出一丝凉意。月亮移动,碧梧树下的鹊影也随之晃动,露水低垂,红草被露水打湿,萤火虫的光芒闪烁。文园中的诗友们应该有很多感慨,不要沉溺于笙歌,而忽略了华堂之上的美好。

逐句剖析

"堠馆人稀夜更长":驿站里人烟稀少,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姑苏城远树苍苍":姑苏城在远方,树木郁郁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江湖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更加孤立,

"河汉秋归广殿凉":银河随着秋天的来临,让广殿也透出一丝凉意。

"月转碧梧移鹊影":月亮移动,碧梧树下的鹊影也随之晃动,

"露低红草湿萤光":露水低垂,红草被露水打湿,萤火虫的光芒闪烁。

"文园诗侣应多思":文园中的诗友们应该有很多感慨,

"莫醉笙歌掩华堂":不要沉溺于笙歌,而忽略了华堂之上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吴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渡过吴江时的所见所感。“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展现了吴江夜晚的宁静与空旷。“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通过对潮落、高楼、秋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江南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提醒友人不要沉溺于世俗的娱乐,而应珍惜诗意的生活。这首诗以渡过吴江时的夜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江南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诗人描绘了夜晚渡吴江时的景象,堠馆(驿站)人烟稀少,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远处的姑苏城在苍茫的树木中若隐若现。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冷、空旷的氛围。颔联:“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江湖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更加孤立;银河随着秋夜降临,广殿中透出阵阵凉意。此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清冷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颈联:“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月亮移动,碧梧树上的鹊影也随之晃动;露水低垂,红草被萤火虫的微光映湿。此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月夜下的宁静与灵动,动静结合,画面感十足。尾联:“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诗人转向对友人的思念,提醒友人不要沉溺于世俗的娱乐,而应多思考诗意的生活。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也反映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魏承班《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下一篇:唐·杜甫《义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