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
qī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líng
fān
hóng
wàn
shù
shuāng
lián
kāi
ruǐ
nuǎn
quán
xiāng
xíng
yún
xià
cháo
yuán
lín
líng
lèi
shù
xíng

译文

凋零的叶子渐渐变红,千万棵树都笼罩在秋霜之中,温泉边的玉莲开放花蕊,散发着阵阵暖香。那流动的云彩都不愿飘过朝元阁,听到那一曲《淋铃》,让人不禁流下数行伤心的泪水。

逐句剖析

"零叶翻红万树霜":凋零的叶子渐渐变红,千万棵树都笼罩在秋霜之中,

# 零叶:残叶。

"玉莲开蕊暖泉香":温泉边的玉莲开放花蕊,散发着阵阵暖香。

# 暖泉:指华清池。

"行云不下朝元阁":那流动的云彩都不愿飘过朝元阁,

# 朝元阁:阁名在骊山上又名降圣。,行云:喻杨妃,用宋玉《高唐赋》语意。

"一曲淋铃泪数行":听到那一曲《淋铃》,让人不禁流下数行伤心的泪水。

# 淋铃:即《雨淋铃》又作《雨霖铃》唐朝教坊曲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华清宫》由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此诗主题为怀古,借华清宫的兴衰寄寓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前实写眼前景,后虚写往昔事,虚实结合,以景语和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判,尽显杜牧诗歌的精巧构思与深刻内涵,在众多怀古诗作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乱后归来的华清宫,借凄凉秋景,如“零叶翻红万树霜”,以及“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的联想,写出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微露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意。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前两句“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描绘出骊山秋景,万木经霜,红叶飘零,温泉旁玉莲绽放、香气氤氲,这样美好的景象与后文所表达的哀伤之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历史兴衰带来的悲凉之感。虚实结合:前两句是实写眼前看到的华清宫秋景,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又温暖的画面。后两句“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是虚写,运用联想手法,想象行云都不愿经过朝元阁,以及唐玄宗听闻《淋铃》曲而落泪追忆杨贵妃的场景,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使诗歌内容更丰富,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描绘了骊山秋景和华清池的萧条景象。首句写万树经霜,红叶翻飞零落,一派萧条之状,与当年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次句写华清池的玉莲无主,自开自落,暖泉余香依旧,但“凝脂”之人已不在,暗示了人事的沧桑。第三句“行云不下朝元阁”借指杨贵妃已死,诗人化实为虚,用楚王神女之典,写出杨妃之灵不下阁,给人一种如梦似幻、恍如隔世之感。末句“一曲淋铃泪数行”则通过《雨霖铃曲》引出唐玄宗的悲怆,写出了玄宗乱后归来,旧地重游,画阁犹开,但人去阁空,巫山梦断,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玄宗复幸华清宫所见所闻所感,准确地刻画了这位早年之英主、晚年之昏君的心理。看似同情,实则暗含讽意。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勾勒出鲜明的画面,婉曲的情调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华清宫》此诗以唐玄宗重返华清宫为切入点,语言凝练如史笔,意境苍凉如挽歌,在婉曲含蓄中完成对帝王骄奢误国的深沉批判,较之《过华清宫绝句》的直露讥讽,更显杜牧“案而不断、味外有味”的史家笔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下一篇:唐·许浑《深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