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汉飞玉霜":寒秋时节,长空中飘洒着白色的霜华,
# 玉霜:白霜。,秋汉:即秋空。
"北风扫荷香":疾驰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吹走了仅剩的荷叶香味。
"含情纺织孤灯尽":女子精心纺织,心事重重,孤独的油灯已经燃尽,仍在纺织不已,
"拭泪相思寒漏长":她以手拭泪,思念亲人而不得,寒夜漫漫倍觉煎熬。
# 漏:古时计时工具。
"檐前碧云静如水":走出房门,房檐前面秋云碧蓝,静如止水,
"月吊栖乌啼鸟起":明月挂在半空中,栖息的乌鸦在叫,天色已经发白。
# 啼鸟起:指天亮。
"谁家少妇事鸳机":这是谁家的少妇坐在鸳机旁,
# 鸳机:即绣具。
"锦幕云屏深掩扉":你看她家帘挂锦帛,屏绣彩云,门扉紧闭。
# 锦幕云屏:织有花纹的屏幕。
"白玉窗中闻落叶":你在这白玉窗下,听到风吹叶落,
# 白玉窗:犹白玉堂,为富贵人家所居的屋舍。
"应怜寒女独无衣":应该可怜那“寒女”的孤独无衣。
# 怜:怜悯。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描绘秋夜天空飞霜、北风扫荷、碧云如水、栖乌啼叫等景象,以及寒女在孤灯下含情纺织,因相思而拭泪,直到灯尽,又听闻落叶声,独自忍受着秋夜的寒冷,表达了寒女孤独寂寞、思念远方之人的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渲染:“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点明时令节候,空中飞洒着白霜,可知天已寒凉,北风送来了阵阵荷香,渲染出了一种寒凉萧瑟的秋日氛围。衬托:正衬,“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用“孤灯尽”的孤独凄凉之景和“寒漏长”所体现的漫长清冷的时间环境,来衬托寒女含情纺织、拭泪相思的孤独寂寞与哀怨痛苦。对比:“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鸟起”,以碧云的静态和乌鸟惊起的动态作对比,暗示着女子内心的不平静,她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内心的情感如同惊起的乌鸟般无法安宁,突出了女子内心的愁苦。对比:“谁家少妇事机,锦幕云屏深掩”,将寒女的孤独贫寒与少妇的优裕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寒女的悲惨境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寒女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上句俯瞰长空,下句平视大地,点明了时令节候。空中飞洒着白霜,可知天已寒凉。北风送来了阵阵荷香,这是从味觉写秋风。“扫”字写出荷香在劲风中的消散,也暗摹池塘残败之景。开篇就渲染出了一种寒凉萧瑟的秋日氛围,此二句是写题中之“秋”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转而聚焦秋夜主体——纺织女子,“含情”二字,既见其纺织时的专注神态,亦暗藏心事萦绕,自然引出下句“相思”。“孤灯”以单字定语,直接呼应女子内心的孤寂;“孤灯尽”既写灯火将灭的深夜时分,亦暗示其劳作的漫长艰辛。一个“寒”字,既是实写秋夜清冷,又暗寓了纺织女子衣单受寒的处境,同时映衬了她思念亲人,心中孤苦,更觉寒凉。长夜漫漫,此女子纺织辛劳,相思拭泪,贫寒无衣,何其苦也!“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嶓鸟起”,笔触转向室外晨景,言秋云为“碧”,可知此时天色已亮,正与下句“鸟起”相应。而言“碧云静如水”,既是写此时北风已停,秋云静浮空中,又暗寓了无人理会女子的孤苦。碧云静如止水与女子内心思念之情的涌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鸦鸣,天色已曙,女子一夜未睡,可见秋夜何其之苦,相思何其之苦。“谁家少妇事机,锦幕云屏深掩”诗人笔锋陡转,将寒女的孤独贫寒与少妇的优裕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寒女的悲惨境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寒女的同情。“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此二句,诗人正告身居“白玉窗”内的富贵人家,听到秋寒叶落之声时,应怜“寒女”们“无衣”的痛苦。一个“应”字,可知“白玉窗中”人并未怜寒女们。这里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的激愤和不满,也体现了诗人对所有生活贫困的“寒女”们的同情和关心。
4. 作品点评
《效古秋夜长》缘情写景,对比鲜明,情感真挚深沉,意涵丰赡,长短错落的句式恰与诗中起伏的情感节奏相契合。全诗前后两幅画面,一寒一暖,形成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让人引发深思。不过,诗人把寒女的希望寄托在富人的怜悯之上,显得力量单薄,这是此诗的局限之处,比起杜诗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终究稍逊一筹。
上一篇:唐·杜荀鹤《题德玄上人院》
下一篇:唐·崔道融《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