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朝代:唐作者:孔绍安浏览量:1
zǎo
qiū
jīng
luò
piāo
líng
xīn
fān
fēi
wèi
kěn
xià
yóu
yán
lín

译文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逐句剖析

"早秋惊落叶":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

#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一作惊叶落。

"飘零似客心":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翻飞未肯下":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

# 未:不愿。

"犹言惜故林":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 惜:舍不得。,犹言:好像在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叶》是隋末唐初孔绍安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一说是孔德绍写的。诗中开篇以早秋落叶纷飞之景,喻指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漂泊处境,借景抒情间勾勒出凄凉萧瑟的氛围;“客”字精准传递出诗人羁旅异乡、如萍漂泊的孤苦伶仃与飘零落寞。后半部分,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借落叶翻飞不肯落下、似诉对故林眷恋之态,实则自比落叶,抒发对覆灭故国难以割舍的怀念。全诗以秋天落叶为引,将自身比作飘摇落叶,生动展现异乡漂泊的无奈凄凉,短短二十字,蕴含着深沉家国之痛与无尽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孔绍安原本是陈朝达官子弟(他的父亲孔奂担任过陈朝吏部尚书)。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他作为前朝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受到影响。孔绍安对此十分清楚,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本朝沦陷,分从湮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所以,他发出“飘零似客心”的哀叹十分自然。陈朝灭亡时,孔绍安只有13岁,这首诗大概是他在陈亡后不久,迁居到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早秋落叶纷飞、飘零不肯落的景象,写出了诗人于家国破亡后如落叶般漂泊异乡的孤苦,以及对覆灭故国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将早秋飘零的落叶比作漂泊异乡的游子之心,用落叶随风飘零的状态,形象地写出诗人在家国破亡后漂泊无依的处境。“惊”字既写落叶突然飘落的意外,也暗喻诗人内心因身世飘零而产生的惊悸。拟人:“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与言语。“未肯下”“惜故林”将落叶拟人化为眷恋故土的游子,借落叶不愿飘落、仿佛低语诉说留恋的姿态,生动展现诗人对故国故土深切的不舍与怀恋之情。触景生情:“早秋惊落叶”,诗人见早秋落叶纷纷,触发情思。“飘零似客心”,由落叶飘零联想到自身漂泊,将眼前景与心中情相连。“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借落叶眷恋故林之景,抒发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两句“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以早秋落叶纷飞的景象作喻,生动展现出诗人在家国破亡后漂泊无依的境遇。诗中“早”字开篇,巧妙地向读者传递出繁华易逝、命运无常的意味;“客”字则极具表现力,虽与南唐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中的“客”相隔四百年,二者所处时代背景、身份地位皆有差异,但那份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感却如出一辙。末两句“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运用比兴手法,紧紧围绕落叶展开描写,借落叶在空中翻飞不肯坠落的姿态,抒发诗人对故国深切的眷恋之情。“翻飞”一词,精准地刻画了诗人心绪烦乱、无法自主的精神状态,将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全诗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刻画入秋落叶勾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中“惊”是惊恐、惊讶的意思,早秋时节忽然见到落叶纷飞,心头为之触动;“飘零似客心”将落叶的漂泊不定比作异乡游子的心境,鲜活地传达出漂泊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增益其鲜明,或加重其暗晦。更往往凭依己身情感之蜚,愉,重视或漠视与情感趋向有关涉或无关涉之事物。

近现代傅庚生先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书于《联想与比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罗浮山父与葛篇》

下一篇: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