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chūn
xìng
wàng
chūn
gōng
yīng
zhì

朝代:唐作者:苏颋浏览量:1
dōng
wàng
wàng
chūn
chūn
lián
gèng
féng
qíng
liǔ
hán
yān
gōng
zhōng
xià
jiàn
nán
shān
jìn
chéng
shàng
píng
lín
běi
dǒu
xuán
cǎo
biàn
chéng
huí
niǎn
chù
qīng
huā
wēi
luò
fèng
shāng
qián
chén
yóu
duì
huān
niǎo
lòng
shēng
shēng
guǎn
xián

译文

向东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爱,更何况又适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条像薄烟一样在摆动。自宫中向外望去,可尽览终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墙巍峨,与高悬的北斗齐平。柔细的小草恰逢御驾回转处,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轻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觞称寿。君王出游之时,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无比欢愉,鸟鸣婉转,与管弦乐音的节拍相和。

逐句剖析

"东望望春春可怜":向东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爱,

# 可怜:可爱。,望春:即指观赏春色,又切宫名,一语双关。

"更逢晴日柳含烟":更何况又适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条像薄烟一样在摆动。

"宫中下见南山尽":自宫中向外望去,可尽览终南山的雄奇美景,

# 南山:终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寿”意,表示祝贺。

"城上平临北斗悬":城墙巍峨,与高悬的北斗齐平。

# 北斗:星宿名。

"细草遍承回辇处":柔细的小草恰逢御驾回转处,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

# 辇:车子,秦汉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车。

"轻花微落奉觞前":在轻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觞称寿。

# 轻花微落奉觞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觞:古代酒器。

"宸游对此欢无极":君王出游之时,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无比欢愉,

# 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帝位、帝王的代称。

"鸟哢声声入管弦":鸟鸣婉转,与管弦乐音的节拍相和。

# 鸟哢声声入管弦:一作“鸟哢歌声杂管弦”。哢:鸣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一首唐代七言律诗。此诗为歌功颂德之作,旨在歌颂君主游幸望春宫的迎春盛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全诗情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明快,行文从容不迫,音律优美和谐。写作上,颂扬君功不着形迹,全由意带双关而来,展现出精巧的构思。从内容看,全诗围绕君主游幸场景展开,以华美的辞藻描绘盛景,传递出雍容华贵的氛围。该诗可视为形式主义作品,其凭借对形式的精雕细琢,在颂德之中见艺术功力,以明快典丽的语言和双关手法,既完成应制颂圣之旨,又具一定艺术观赏性,体现了唐代应制诗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独特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苏颋(670~727),唐代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进士出身,历五朝,有政绩,袭封许国公。开元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卒谥文宪。苏颋与燕国公张说俱以文章显名,朝廷文诰多出其手,堂皇典丽,时号燕许大手笔。苏颋文思敏捷、运笔如飞,其文“婉而有章”。其亦能诗,多君臣游幸唱和之作,间有佳作。胡应麟《诗薮》许为“高华秀赡”,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其写景“奇警切实”。代表作品有《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苏颋在唐代所作。当时唐玄宗春日游幸望春宫,苏颋作为朝臣随行应制而作此诗。诗中描绘了望春宫周围的春景和皇帝游幸的盛况,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闲适。苏颋时任中书舍人,常参与宫廷活动,这类应制诗展现了当时文臣侍从皇帝、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化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立春日,为奉和皇帝游幸望春宫的应制之作。全诗以歌颂君主迎春游幸为主题,通过描绘宫廷春景的雍容华贵,展现国家繁荣气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盛世的自豪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南山”化用《诗经・小雅・天保》语意,寓含对国家基业长久的祝祷;“北斗”借用汉长安城“斗城”典故,虚拟天象以歌颂皇城,使颂圣之意隐于用典之中。借代:颈联以“细草”借指自身,体现清微身份;以“飞花”借喻歌姬舞女,展现其花容娇姿,“偏承”“故落”暗写君臣宴饮时的不同遇合,渲染欢洽氛围。双关:首联“东望望春”中“望春”一词兼指宫名与春光,“望望”“春春”叠用,音节响亮,实现一词双关,既点出地点,又暗含对春光的描绘。

3. 分段赏析

首联点题“春日幸望春宫”,“望望”“春春”不连而叠,音节响亮,“东望望春”一词兼语、语意双关,既指向东眺望望春宫,又谓望见春光,以春光可爱、天气晴朗,暗合游兴,体现诗人点题破题的技巧;颔联写望春宫所见,“南山”“北斗”词意双关,“南山”化用经典语意寓祝祷国家基业长久,“北斗”借用相关典故虚拟天象以关联皇城,造意铸词有实有虚,使颂圣之意隐于景象描写中,呈现开阔且含祝颂意味的画面;颈联写望春宫中饮宴场景,以“细草”借指自身,以“飞花”借喻歌姬舞女,“偏承”“故落”暗写不同遇合,取喻用词有分寸,贴切展现君臣宴饮的氛围;尾联以“宸游对此欢无极”收束,呈现君臣同游、天下升平之态。全诗紧扣主题,通过双关、用典、借代等手法,在规整的描绘中完成歌功颂德,语言典丽明快,但思想内容以粉饰太平为主,受奉和应制限制,诗人技巧多用于形式营造,体现为注重形式的应制作品特点。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以歌功颂德为主题的作品,呈现出自然欢畅的情调与典丽明快的语言风格。其思想内容以粉饰太平为主,虽浮华粉饰成分较少,但缺乏深刻内涵。作为奉和应制之作,受限于君臣名分,内容不免带有感恩承欢的色彩,诗人的创作重心更多置于艺术形式的经营上,体现出对形式精美性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独苏颋“东望望春春可怜”一篇,迥出群英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应制诸篇当以此为第一,吾喜其不涉应制中绮丽语。蒋仲舒曰:三四“下”、“尽”、“平”、“悬”四字,遂尽高峻,不见形迹。五六“偏”、“故”二字有情。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玉遮曰:诗庄丽兼有韵致。

《唐诗选》

# 情境声华俱佳。

《批选唐诗》

# 初唐声律雄浑厚丽,此如芙蓉赤精,发锷光莹。应制诸篇,当以此为第一。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每得佳题,极难承受,步步拶出,步步生色,真擒生手也。

《唐诗评选》

# 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此比沈《龙池》,却是又一样叠字法,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更逢晴日”四字妙。亦只是寻常欣快,写来却异样踊跃。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唐人近体,虽变古诗,其法与古文暗合。盖秦汉以前之文,大率字句简奥,蓄意有余;后人文字多用虚字语助,衬贴易晓,往往一览而尽,所以不能复传。唐人创为近体诗,矩度所限,词不赴意,不得不生错综、套搭、倒装、缩脉诸法并复字,本意始明。

《增订唐诗摘钞》

# 张南士云:三四写地高,惟章八元《登慈恩浮屠》诗“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差足比拟,然尚有雅俗之辨。若其后句云:“绝顶初攀似出笼”,则直贫相矣。时世之升降如此。

清毛奇龄、王锡编《唐七律选》

# 次联典切。八能脱套。中四所谓“景叠者意必别”。

《唐诗成法》

#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写高峻意,语特浑成。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首句以“望春”着笔,起得飘逸。次言大地春色宜人。三四写望春宫之高。五六仍旧春日点缀,“偏”字,“故”字尖新。结收到“宸游”,末又补写景色,荡漾有情,此亦画家皴染法也。

《唐诗笺注》

# “东望望春”开口几嫌起直,妙在接出“春可怜”三字,遂生无限情趣。“更逢晴日”一接又妙。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七言律,初唐最称工丽,佘于许公此作,赞叹不绝,不以其词之工丽,而以其用意之细也。

《而庵说唐诗》

# “东望望春春可怜”,无端起,巧妙雄逸。“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尽”字、“悬”字点化得妙。结句俊。

《唐诗观澜集》

# 起实破“望春”名义与事,奇。三、四实写望春之景,奇警切实。五、六带说“幸”字。收颂美,归愚所谓有颂无规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汪遵《绿珠》

下一篇:唐·卢僎《十月梅花书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