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o
miào
·
·
xiǎng
lóng
chí
yuè
zhāng
·
·
zhāng

朝代:唐作者:苏颋浏览量:2
西
jīng
fèng
yuè
lóng
quán
jiā
xiū
guāng
zhèn
zài
tiān
xuān
hòu
jīn
qín
wáng
shuǐ
jiàn
cháng
chuán
ēn
kūn
míng
diào
ruì
cháng
tài
xiān
yuàn
shì
xún
yóu
tóng
jiù
gèng
wén
xiāo
lóu
chuán

译文

西边的京城那凤凰般的府邸旁,龙的泉水跳跃而出,美好的气象和祥瑞的光辉长久地存在于天空。轩辕黄帝时的雾中神图如今已经得到,秦王的水中宝剑过去常常流传。受恩的鱼不再进入昆明池垂钓,祥瑞的鹤长久以来如同太液池的仙鹤。我愿意陪伴君主巡视游玩如同回到旧日的乡里,更能听到箫鼓之声伴随着楼船渡河。

逐句剖析

"西京凤邸跃龙泉":西边的京城那凤凰般的府邸旁,龙的泉水跳跃而出,

"佳气休光镇在天":美好的气象和祥瑞的光辉长久地存在于天空。

"轩后雾图今已得":轩辕黄帝时的雾中神图如今已经得到,

"秦王水剑昔常传":秦王的水中宝剑过去常常流传。

"恩鱼不入昆明钓":受恩的鱼不再进入昆明池垂钓,

# 入:一作似。

"瑞鹤长如太液仙":祥瑞的鹤长久以来如同太液池的仙鹤。

"愿侍巡游同旧里":我愿意陪伴君主巡视游玩如同回到旧日的乡里,

"更闻箫鼓济楼船":更能听到箫鼓之声伴随着楼船渡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七章》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通过对西京凤邸、龙泉、祥瑞之气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祥瑞。颔联引用轩后雾图、秦王水剑的典故,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和皇家的神秘。颈联以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进一步烘托出皇家的仁德和吉祥。尾联表达了诗人愿意侍奉巡游的心愿,反映出当时宫廷的盛大活动和诗人对盛世的赞美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华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苏颋(670~727),唐代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进士出身,历五朝,有政绩,袭封许国公。开元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卒谥文宪。苏颋与燕国公张说俱以文章显名,朝廷文诰多出其手,堂皇典丽,时号燕许大手笔。苏颋文思敏捷、运笔如飞,其文“婉而有章”。其亦能诗,多君臣游幸唱和之作,间有佳作。胡应麟《诗薮》许为“高华秀赡”,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其写景“奇警切实”。代表作品有《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点明了地点和祥瑞之象。“西京凤邸”明确了场所,展现出一种华丽的氛围。“跃龙泉”描绘出龙泉仿佛从凤邸跃出的动态画面,富有生机与活力。“佳气休光”指美好的气象和祥瑞的光辉,“镇在天”强调了这种祥瑞之气长久地存在于天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吉祥的氛围,暗示了此地的不凡以及即将展开的事件具有特殊的意义。颔联“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剑昔常传”,“轩后雾图今已得”运用的是轩辕黄帝时的典故。传说黄帝时期有神图出现于雾中,此神图被视为祥瑞、神秘且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代表着上天的眷顾和指引,蕴含着对盛世、祥瑞的期许。“秦王水剑昔常传”指的是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的水中宝剑这一典故,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秦朝,其手中的宝剑被视为权力、武力和霸业的象征,这把剑在传说中常常被提及和流传,代表着昔日的辉煌与强盛。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表明当下如同古代轩辕黄帝时期和秦王嬴政时期一样,有着祥瑞降临、辉煌延续,体现出对当下盛世的歌颂和对皇家功业的赞美。颈联“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选取了“恩鱼”和“瑞鹤”两个意象。“恩鱼不入昆明钓”,恩鱼受恩于君主,不再进入昆明池被人垂钓,体现出君主的恩泽深厚,连鱼都受到庇护。“瑞鹤长如太液仙”,祥瑞的鹤如同太液池的仙鹤一样,象征着吉祥、高贵。这两句诗通过对恩鱼和瑞鹤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皇家的仁德和祥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皇家恩泽的赞美和对盛世的歌颂。尾联“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表达了诗人的心愿。“愿侍巡游”直接抒发了诗人希望能够陪伴君主巡游的愿望,“同旧里”则体现出一种对故乡般亲切氛围的向往。“更闻箫鼓济楼船”,描绘出箫鼓之声伴随着楼船渡河的热闹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追随之情,也展现了当时巡游活动的盛大和欢乐,使全诗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槿花》

下一篇:唐·罗隐《魏城逢故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