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您可看见巴乡的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
"年年十月梅花发":每年十月梅花就已绽放。
"上苑今应雪作花":此时长安的御苑应是雪花如花开,
"宁知此地花为雪":哪知此地的梅花却似雪纷飞。
"自从迁播落黔巴":自从被贬谪流落到黔巴之地,
"三见江上开新花":已三次看见江上梅花开新颜。
"故园风花虚洛汭":故乡洛汭的风光繁花空自美好,
# 洛汭:古地域名,亦称什谷,即今河南巩义河洛镇洛口村一带,在孝义镇东155公里处,因洛河至此流入黄河而取名。
"穷峡凝云度岁华":在这穷峡阴云里虚度年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纵使这梅花风情如河阳般美好,
"客心倍伤边候早":客居之心却因边地物候早而倍觉哀伤。
"春候飒惊楼上梅":春日的气息忽然惊醒楼上的梅花,
"霜威未落江潭草":严霜尚未降临,江潭边的草仍未凋零。
"江水侵天去不还":江水连天奔涌而去不再回返,
# 侵:一作寻。
"楼花覆帘空坐攀":楼上梅花覆满帘幕,空自坐此攀折。
"一向花前看白发":曾在花前怅望自己满头白发,
"几回梦里忆红颜":多少次在梦中回忆起青春容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红颜变白发,如云端与泥地般悬殊改变,
"何异桑田移碧海":何异于桑田变为碧海的沧桑巨变。
"却想华年故国时":回望故乡年华正盛的时光,
"唯余一片空心在":如今只剩一颗空虚的心留存。
"空心吊影向谁陈":这颗空寂的心形影相吊,能向谁诉说,
"云台仙阁旧游人":唯有怀念云台仙阁的旧日游伴。
"傥知巴树连冬发":若您知晓巴地的树木连冬绽放,
# 傥:同“倘”。
"应怜南国气长春":应会怜惜南国这四季如春的气候。
唐代诗人
卢僎(?~?),唐代诗人。字守成,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开元六年,由闻喜县尉转为集贤殿学士,后为襄阳令。开元末年,历任祠部、司勋员外郎,官至吏部员外郎。卢僎善诗能文,其诗多表现宦海升沉的悲喜之情。著有《卢公家范》,已佚。《全唐诗》存诗14首。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诗人开篇便点明巴乡气候与中原不同,每年十月梅花就已绽放,与上苑此时的雪作花形成鲜明对比。“花为雪”形象地描绘出巴乡梅花洁白似雪的姿态,同时,这种地域和物候上的差异,也为全诗奠定了独特的情感基调,引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此段叙述自己迁谪黔巴的经历,三年间多次见到江上梅花盛开,可每次看到梅花,思念故乡之情就愈发浓烈。“故园风花虚洛汭”,回忆起故乡洛汭的美好风光,与眼前“穷峡凝云”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这里诗人以河阳的梅花作比,即使巴乡的梅花风情再好,可客居他乡的自己,心中却因边地物候之早而倍感哀伤。“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描绘出早春时节,梅花在楼上被春风惊醒开放,而江潭边的草还未受到霜威影响的独特画面,细腻地表现出巴乡物候的与众不同,以及诗人内心的敏感与惆怅。“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诗人看着滔滔江水一去不返,楼上的梅花虽可攀折,却难解心中忧愁。在花前,他看到自己白发渐生,只能在梦中回忆青春红颜。“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通过时光流逝、容颜改变的感慨,抒发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沧桑感,将情感从思乡进一步拓展到对人生的喟叹。“却想华年故国时,唯余一片空心在。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诗人回忆起在故乡的美好年华,如今却只剩下一颗空虚寂寞的心。这种孤独寂寞无人诉说,只能怀念曾经在云台仙阁游玩的时光。最后两句“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再次回到巴乡的梅花,仿佛在对远方的友人诉说巴乡独特的气候与梅花,如果友人知晓这里的树连冬开放,应该会对南国常年如春的气候心生怜惜与向往,而这背后,依然是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2. 作品点评
卢僎这首诗别具一格,诗人用雄劲笔触,生动描绘了主人十月赏梅吟诗的情景。诗人巧妙构思,融合时间与空间,把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自然结合,使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丰富而复杂。从而营造出雄浑悠远的意境,读来既触动人心,又让人细细品味后回味无穷。
上一篇:唐·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下一篇:唐·李益《观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