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华阳帽":头戴隐士的华阳巾,
"手拄大夏筇":手拄大夏国产的竹杖。
"清晨陪道侣":清晨伴着修道同侪,
"来上缥缈峰":共登缥缈峰巅。
"带露嗅药蔓":沾着晨露细嗅药草藤蔓,
"和云寻鹿踪":踏着云雾追寻野鹿足迹。
"时惊𪕍𪕌鼠":忽惊起灵巧的松鼠(䶂䶂鼠),
"飞上千丈松":飞蹿上参天古松。
"翠壁内有室":苍翠岩壁内藏洞室,
"叩之虚䃔䃧":叩击时传来空荡回响。
# 隆:音隆。,石宫:户冬切。
"古穴下彻海":幽深古穴直通海底,
"视之寒鸿濛":俯瞰寒气弥漫如混沌初开。
"遇歇有佳思":停歇时文思泉涌,
"缘危无倦容":攀援险峻仍无倦色。
"须臾到绝顶":片刻登至峰顶,
"似鸟穿樊笼":如飞鸟冲破牢笼般自由。
"恐足蹈海日":恍若双足踏上海上朝阳,
"疑身凌天风":又疑身乘风凌驾九天。
"众岫点巨浸":群峰如墨点浸于太湖(巨浸),
"四方接圆穹":四方天水相接苍穹。
"似将青螺髻":山峦似青螺发髻,
"撒在明月中":散落于皓月光华之中。
"片白作越分":片片白云划分吴越疆界,
"孤岚为吴宫":孤山雾霭隐现古吴宫阙。
"一阵叆叇气":一阵浓云(叆叇)蔽空,
"隐隐生湖东":自湖东隐隐升腾。
"激雷与波起":惊雷激荡波涛,
"狂电将日红":狂电撕裂赤红天幕。
"礊礊雨点大":雨点礊礊如金石砸落,
"金髇轰下空":似箭矢(金髇)轰鸣破空。
"暴光隔云闪":电光穿透云层闪烁,
"髣髴亘天龙":宛如巨龙横亘天际。
# 髣髴:一作仿佛。
"连拳百丈尾":龙尾蜷曲百丈,
"下拔湖之洪":翻搅太湖洪波。
"捽为一雪山":掀起雪山般巨浪,
"欲与昭回通":欲与银河(昭回)相接。
"移时却𢷈下":转瞬间雨收云散,
"细碎衡与嵩":唯见衡山、嵩山般碎影。
"神物谅不测":神物莫测其形,
"绝景尤难穷":绝景难尽其妙。
"杖策下返照":拄杖踏夕阳下山,
"渐闻仙观钟":渐闻道观钟声悠扬。
"烟波濆肌骨":湖烟波气沁透肌骨,
"云壑阗心胸":云壑幽深涤荡心胸。
"竟死爱未足":纵死犹嫌爱此景不足,
"当生且欢逢":今生得遇且尽欢。
"不然把天爵":否则便持天赐爵位,
"自拜太湖公":自封为太湖之神(太湖公)。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头戴华阳帽”至“和云寻鹿踪”以“华阳帽”“大夏筇”(竹杖)点明诗人隐士装束,呼应道家寻仙主题。“带露嗅药蔓”写清晨采药之闲适,“和云寻鹿踪”以云雾掩映鹿迹,渲染山境幽渺,暗喻超脱尘世。开篇平实叙事,为后续登顶的奇幻体验埋下伏笔。第二段:“时惊𪕍𪕌鼠”至“似鸟穿樊笼”松鼠跃松、叩壁空响(“叩之虚䃔䃧”)、古穴通海(“下彻海”)等描写,以夸张手法突出山势险怪与神秘。“似鸟穿樊笼”喻冲破世俗束缚,登顶的畅快与自由感喷薄而出。洞穴“寒鸿濛”(混沌雾气)的视觉描写,将实景升华为仙境幻象。第三段:“恐足蹈海日”至“孤岚为吴宫”“众岫点巨浸”写群峰如点漂浮太湖,凸显缥缈峰之高(太湖第一峰);“四方接圆穹”以天穹为盖,强化天地相接的恢弘。“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以女子发髻喻青翠峰峦倒映湖月,兼具柔美与空灵;“片白”“孤岚”:分指太湖水域与雾气缭绕的吴宫遗址,历史感与自然交融。第四段:“一阵叆叇气”至“绝景尤难穷”“狂电将日红”写电光染红天际,“礊礊雨点大”拟声暴雨倾盆;“仿佛亘天龙……下拔湖之洪”以龙尾搅动湖洪,化雨为“雪山”,将自然力神化为天龙施法。由“佳思”转惊雷,再归“难穷”之叹,体现诗人对天地伟力的敬畏。第五段:“杖策下返照”至“自拜太湖公”“烟波濆肌骨,云壑阗心胸”以水汽浸润肌骨、云壑填塞胸臆,喻自然净化灵魂。“竟死爱未足”:直言愿终老此山;“自拜太湖公”:拒仕途爵位(“天爵”),甘为太湖隐者,呼应开篇“道侣”之约。从登山到悟道,以“仙观钟”收束尘外之旅,首尾浑然一体。
上一篇:唐·皮日休《太湖诗·游毛公坛》
下一篇:唐·胡曾《赠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