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酒":我劝您饮酒,
"为君悲且吟":为您悲伤且吟唱。
"自从频见市朝改":自从频繁见到世间朝代更迭变换,
"无复瑶池宴乐心":再也没有了在瑶池欢宴享乐的心情。
"奉君酒":我敬您美酒,
"休叹市朝非":您不要再感叹世事变迁。
"早知无复瑶池兴":要是早知道再也没有在瑶池欢会的兴致,
"悔驾骅骝草草归":真后悔当初匆匆忙忙驾车归来。
"八马回乘汗漫风":驾驭八匹骏马在浩渺无际的风中返回,
"犹思往事憩昭宫":还在思念曾经在昭宫休息的往事。
"宴移玄圃情方洽":宴会从玄圃转移,此时大家情意正融洽,
"乐奏钧天曲未终":演奏的钧天乐曲还没有结束。
"斜汉露凝残月冷":银河西倾,露水凝结,残月清冷如钩,
"流霞杯泛曙光红":朝霞流转,酒杯中泛着曙光的红色。
"昆仑回首不知处":回头遥望昆仑,却不知身在何处,
"疑是酒酣魂梦中":怀疑自己是在酒意正浓的魂梦之中。
"一曲笙歌瑶水滨":在瑶水之滨奏响一曲笙歌,
"曾留逸足驻征轮":曾经让穆天子停下远行的车轮。
"人间甲子周千岁":人间已经过了千年,
"灵境杯觞初一巡":而在这仙境之中才刚刚一轮酒巡。
"玉兔银河终不夜":玉兔在银河中,这里永远没有黑夜,
"奇花好树镇长春":奇异的花朵、美好的树木四季长春。
"悄知碧海饶词句":深知仙界有丰富美妙的诗句,
# 碧海:一作穆满。
"歌向俗流疑误人":要是唱给世俗之人听,恐怕会误导他们。
"珠露金风下界秋":金秋时节,带着露珠的秋风来到人间,
"汉家陵树冷修修":汉家陵墓上的树木在寒风中显得清冷萧条。
"当时不得仙桃力":汉武帝当时没有得到仙桃的助力,
"寻作浮尘飘陇头":不久之后便化作了飘浮在山岗上的尘土。
"五十余年四海清":五十多年来四海清平,
"自亲丹药得长生":汉武帝亲自炼制丹药得以长生。
# 药:一作灶。
"若言尽是仙桃力":如果说全是吃仙桃的功效,
"看取神仙簿上名":看看那神仙簿上的名字。
"月照骊山露泣花":月光洒在骊山,露水打湿花朵仿佛在哭泣,
"似悲先帝早升遐":好似在悲叹先帝早早离世。
"至今犹有长生鹿":直到如今,还有传说中长生的鹿,
"时绕温泉望翠华":时常在温泉边徘徊,遥望着曾经皇帝出行的仪仗。
"幽蓟烟尘别九重":安禄山在幽蓟之地叛乱,烽烟顿起,
"贵妃汤殿罢歌钟":打破了宫廷的宁静,杨贵妃所在的汤殿再也没有了歌舞钟磬之声。
"中宵扈从无全仗":半夜护驾随从也不齐全,
"大驾苍黄发六龙":皇帝仓皇之中驾着六龙车辇出逃。
# 黄:一作皇。
"妆匣尚留金翡翠":贵妃的梳妆匣里还留存着金翡翠等首饰,
"暖池犹浸玉芙蓉":温暖的华清池依旧浸泡着如玉般的芙蓉。
"荆榛一闭朝元路":但如今通往朝拜神仙的道路已被荆棘封锁,
"唯有悲风吹晚松":只有悲凉的风在傍晚吹拂着松树。
"上清神女":上清神女,
"玉京仙郎":与玉京仙郎。
"乐此今夕":愿你们享受这美好的今宵,
"和鸣凤凰":如同凤凰和谐鸣叫。
"凤凰和鸣":凤凰和谐鸣叫后,
"将翱将翔":即将展翅翱翔。
"与天齐休":愿你们的福泽与天同寿,
"庆流无央":喜庆绵延无尽头。
"玉为质兮花为颜":新娘有着美玉般的品质、花朵一样娇艳的容颜,
"蝉为鬓兮云为鬟":鬓发如蝉翼般轻盈、发髻似云朵般柔美。
"何劳傅粉兮施渥丹":何须费力涂抹脂粉,尽显天生丽质,
"早出娉婷兮缥缈间":早早从缥缈仙境中走出这美丽动人的模样。
"水晶帐开银烛明":水晶帐缓缓拉开,银烛明亮辉煌,
"风摇珠佩连云清":微风吹动,珠玉配饰声响清脆,与云间的清气相应和。
"休匀红粉饰花态":无需过多匀抹红粉来修饰如花的姿态,
"早驾双鸾朝玉京":早点乘坐双鸾车前往玉京仙境吧。
"三星在天银河回":三星高悬在天空,银河流转,
# 河:一作汉。
"人间曙色东方来":人间已经迎来东方的曙光。
"玉苗琼蕊亦宜夜":像美玉般的花苗、如琼玉般的花蕊也适合在这夜色中绽放,
"莫使一花冲晓开":可别让其中一朵花在破晓时仓促开放。
# 莫:一作来。
"元和中":唐宪宗元和年间,
"洛阳田璆、":洛阳有田璆、
"邓韶":邓韶二人,
"博学有文":学识渊博且擅长写文章。
"中秋":中秋之夜,
"出建春门望月":他们走出建春门赏月,
"遇二书生":遇见两位书生,
"邀至其庄":被邀请到对方的庄园。
"池馆台榭":只见庄园内池塘、馆舍、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率陈设盘筵":还陈设了宴席。
"若有待者":仿佛早就有人在等待,
"诘之":田璆、邓韶询问缘由,
"云":两位书生说:
"今夕上清神女嫁玉京仙郎":今晚是上清神女嫁给玉京仙郎的日子,
"群仙会于兹岳":众仙在嵩山聚会,
"将藉君礼导升降耳":想借助你们的礼仪引导仙驾升降。
"言讫":话刚说完,
"花烛满空":空中突然布满花烛,
"有云母双车":出现一辆云母双车,
"偕群仙下":载着群仙从天而降。
"帏中坐者为西王母":帷帐中坐着的是西王母,
"相者为刘纲":司仪是刘纲,
"侍者为茅盈":侍者是茅盈,
"弹筝击筑者麻姑、":弹筝击筑的是麻姑、
"谢自然":谢自然,
"二书生":而这两位邀请他们的书生,
"卫符卿、李八百也":原来是卫符卿和李八百。
"顷之":不久,
"汉武帝、":汉武帝、
"唐明皇至":唐明皇也来了。
"未顷":没过多久,
"穆天子至":周穆天子也到了,
"各为歌相劝酬":众仙各自作歌互相劝酒酬答,
"汉帝又召丁令威歌":汉武帝又召来丁令威唱歌,
"子晋吹笙和之":王子晋吹笙伴奏,
"王母亦召叶静能歌明皇时事":西王母则召来叶静能演唱唐明皇时期的往事。
"于是黄龙持杯":这时,一条黄龙捧着酒杯,
"于车前再拜":在车前跪拜两次,
"祝仙郎神女":为仙郎神女祝寿。
"刘纲、":刘纲、
"茅盈":茅盈,
"与巢父各有催妆诗":和巢父各自作了催妆诗。
"玉女引仙郎与神女入帐":玉女引领仙郎和神女进入帷帐,
"璆、":田璆、
"韶奉命相礼":邓韶奉命主持婚礼仪式。
"礼毕":礼成之后,
"符卿、":卫符卿、
"八百引之辞王母":李八百带他们向王母告辞,
"各赐延寿酒一杯":王母赐给每人一杯延寿酒,
"曰":说:“
"可增人间半甲子":这酒可以让你们在人间增寿三十年。”
"送出庄门四五步":二人被送出庄园大门,走了四五步,
"失所在":回头一看,庄园消失不见了,
"惟嵩山嵯峨倚天":只有巍峨的嵩山倚天而立,
"得樵径归":他们找到樵夫走的小路回家,
"已岁余矣":却发现已经过了一年多。
"于是二人弃家入少室学道":于是田璆、邓韶舍弃家室,进入少室山学道,
"不知所终":最终不知去向。
1. 分段赏析
其一“劝君酒,为君悲且吟。自从频见市朝改,无复瑶池宴乐心。”以“悲酒”开篇定下基调,“市朝改”暗喻尘世变迁,“无复瑶池宴乐”道尽仙缘幻灭之痛。对比手法强化仙境永恒与人世无常的矛盾,折射出世人对长生虚妄的清醒认知。其二“奉君酒,休叹市朝非。早知无复瑶池兴,悔驾骅骝草草归。”“休叹市朝非”故作豁达,实为反讽。“骅骝草草归”化用周穆王驾八骏赴瑶池却匆匆折返的典故,悔恨帝王求仙半途而废,字里行间浸透历史轮回的苍凉。其三“八马回乘汗漫风,犹思往事憩昭宫。宴移玄圃情方洽,乐奏钧天曲未终。斜汉露凝残月冷,流霞杯泛曙光红。昆仑回首不知处,疑是酒酣魂梦中。”“八马回乘”续写穆王归程。“玄圃宴洽”“钧天乐未终”以仙界繁华反衬现实凋零。尾联“昆仑不知处”将时空折叠,酒酣魂梦的迷离感直指求仙终成泡影的悲剧内核。其四“一曲笙歌瑶水滨,曾留逸足驻征轮。人间甲子周千岁,灵境杯觞初一巡。玉兔银河终不夜,奇花好树镇长春。悄知碧海饶词句,歌向俗流疑误人。”“瑶水笙歌”回溯仙境盛宴,“人间甲子周千岁”与“灵境杯觞初一巡”形成震撼性时空对比。末句“歌向俗流疑误人”点破游仙诗的警世本质——长生幻景实为虚妄陷阱。其五“珠露金风下界秋,汉家陵树冷修修。当时不得仙桃力,寻作浮尘飘陇头。”“汉陵寒树”与“仙桃神力”构成生死悖论。“浮尘飘陇头”以枯骨意象粉碎求仙美梦,冷峭笔锋揭穿帝王尸骨成尘的真相,道尽历史无情的审判。其六“五十余年四海清,自亲丹药得长生。若言尽是仙桃力,看取神仙簿上名。”表面歌颂丹药神力,“四海清”暗指玄宗开元盛世。后两句犀利反问:若真赖仙桃延寿,神仙簿上何不见帝王之名?以逻辑悖论拆穿长生骗局,讽刺力道千钧。其七“月照骊山露泣花,似悲先帝早升遐。至今犹有长生鹿,时绕温泉望翠华。”“露泣花”移情写景,太真池畔鹿鸣悲泣,物是人非。“望翠华”的长生鹿成为李杨爱情的唯一见证者,以生灵永寿反讽帝王早逝,哀婉中透出历史荒诞。其八“幽蓟烟尘别九重,贵妃汤殿罢歌钟。中宵扈从无全仗,大驾苍黄发六龙。妆匣尚留金翡翠,暖池犹浸玉芙蓉。荆榛一闭朝元路,唯有悲风吹晚松。”镜头切入安史之乱夜逃场景。“金翡翠”“玉芙蓉”的华美遗物与“荆榛悲风”的废墟形成惨烈对照。末句松涛如泣的声景描写,将盛世倾覆的悲怆凝为永恒绝响。其九“上清神女,玉京仙郎。乐此今夕,和鸣凤凰。凤凰和鸣,将翱将翔。与天齐休,庆流无央。”九霄仙侣凤凰和鸣的瑰丽图景,与前十首的破碎人间形成云泥之别。“齐休”“无央”的永生许诺,恰成对前文求仙失败的绝妙反讽,在狂欢中埋下更深幻灭感。其十“玉为质兮花为颜,蝉为鬓兮云为鬟。何劳傅粉兮施渥丹,早出娉婷兮缥缈间。”以玉、花、蝉、云堆砌神女仙姿,“何劳傅粉”句颠覆人间脂粉美学,构建超越尘俗的纯灵形象。空灵笔法暗藏对凡胎浊骨的贬斥,为游仙主题提供理想范本。其十一“水晶帐开银烛明,风摇珠珮连云清。休匀红粉饰花态,早驾双鸾朝玉京。”“水晶帘明”“鸾驾玉京”续写飞升盛况,“休匀红粉”再斥人间矫饰。双重否定句强化对尘世的彻底弃绝,在珠佩清响中完成对仙界纯粹性的终极礼赞。其十二“三星在天银河回,人间曙色东方来。玉苗琼蕊亦宜夜,莫使一花冲晓开。”“三星在天”以《诗经》典喻良辰,“莫使一花冲晓开”颠覆常理:宁守永夜奇花,拒斥人间晨光。尾句将游仙诗永恒悖论凝为警策——绚烂长生终究违背自然天道。
上一篇:唐·雍陶《非酒》
下一篇:唐·王勃《郊园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