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qiū
宿
tián
shè

朝代:唐作者:曹邺浏览量:1
jiàn
cǎo
shū
shū
yíng
huǒ
guāng
shān
yuè
lǎng
lǎng
fēng
shù
cháng
nán
cūn
shēng
yīng
shì
lán
biān
xīn
yǒu
shuāng

译文

山涧边稀疏的草丛中,透出点点萤火虫散发的微光,明亮的山间月光,倾洒在高大挺拔的枫树上。南边村庄里的牛犊,在夜里发出急切的叫声,想来大概是围栏边上新近结了一层寒霜,让它感到了凉意。

逐句剖析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涧边稀疏的草丛中,透出点点萤火虫散发的微光,

# 疏疏:稀疏。

"山月朗朗枫树长":明亮的山间月光,倾洒在高大挺拔的枫树上。

"南村犊子夜声急":南边村庄里的牛犊,在夜里发出急切的叫声,

# 犊子:小牛。

"应是栏边新有霜":想来大概是围栏边上新近结了一层寒霜,让它感到了凉意。

# 栏:牛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秋宿田舍》是唐代诗人曹邺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早秋时节夜宿田舍所见之景。开篇“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山间涧边稀疏草丛中闪烁的萤火,以及明朗月光下高大的枫树,一明一暗,营造出清幽寂静氛围。后两句“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借南村牛犊急切叫声,推测是栏边新霜降临,以动物反应暗示秋意渐浓。全诗不着痕迹地将早秋的凉意与静谧展现,语言质朴自然,尽显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曹邺(815?~875?),唐代诗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今属广西)人。大中进士,曾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等职,中年辞官南归隐居。他与刘驾并称“曹刘”。其诗多抒发政治上不得志,少数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风格古朴,善采用民谣口语入诗。代表作品有《官仓鼠》《捕鱼谣》。宋人辑有《曹祠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涧草疏疏萤火光”,描绘出一幅静谧且灵动的画面。早秋时节,山间涧谷旁的野草已褪去夏日的繁茂,变得稀疏。几只萤火虫在草丛间穿梭,它们闪烁的微光,在夜色笼罩下显得格外醒目,既打破了夜的沉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恰似黑暗中的精灵。“山月朗朗枫树长”承接上句,将视角从地面抬向天空与山林。皎洁的月光倾洒而下,为整个山谷披上一层银纱,使得远处高大的枫树轮廓清晰可见。月光下,枫树修长的身影静静地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一句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即便枫树依旧挺拔,但早秋的气息已悄然弥漫。如果说前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描绘静态之景,那么“南村犊子夜声急”则从听觉角度打破宁静。夜晚,南边村庄里牛犊突然发出急切叫声,这一突如其来的声响,瞬间将画面激活,引发读者好奇。诗人在末句“应是栏边新有霜”给出推测,原来是栏边新结的霜让牛犊感受到了寒意,从而发出鸣叫。这两句看似简单,却巧妙地通过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不着痕迹地将早秋的清冷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畅《句》

下一篇:唐·白居易《九老图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