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权奇出未央":一匹神奇出众的宝马从西汉的未央宫中走出,
# 未央:汉代初建的未央宫,此处泛指皇宫。,权奇: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语见《天马歌》。
"雕鞍照曜紫金装":它身上配着光彩照人的雕鞍,装饰着贵重的紫金。
"春草初生驰上苑":当春天的青草刚刚发芽生长时,它便在皇家的上林苑中尽情驰骋,
"秋风欲动戏长杨":秋风即将吹拂大地的时候,它在长杨宫附近欢快地嬉戏玩耍。
# 戏:一作醉。
"鸣珂屡度章台侧":它身上佩戴的玉饰发出清脆的声响,多次从章台的旁边走过,
# 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细蹀经向濯龙傍":它迈着轻盈细碎的步子,经过了濯龙池的旁边。
# 经:一作径。,蹀:踏步。
"徒令汉将连年去":曾经白白地让汉朝的将领们连年出征去讨伐,
# 汉将:指汉武帝时为马而远征大宛的李广利。
"宛城今已献名王":如今宛城已经献上了他们的首领,宝马也随之而来。
# 名王:指唐太宗。名:一作明。,献:一作馘。,宛城:指大宛国城。指大宛国城。大宛是古代中亚国名。
初唐诗人
杨师道(?~647),初唐诗人。字景猷,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末归唐,迎娶桂阳公主,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册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迁侍中,贞观十三年转中书令,后遭贬。卒谥懿,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杨师道为太宗朝宫廷诗人,常与名士宴集。他才思敏捷,又善草隶书,工诗文,其诗多为应制、咏物之作。有诗作《初秋夜坐应诏》《奉和咏弓》《陇头水》等。
1. 写作手法
引用:“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两句引用汉武帝伐宛求马典故,对比唐代不战而获西域献马,充分肯定唐太宗的卓越政绩。典故:全诗活用汉代汗血马典故,以未央殿、上林苑等汉宫苑为背景,描绘宝马在其中自在生活的图景。
2. 分段赏析
首联“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诗人将目光聚焦于一匹从未央宫走出的宝马。“权奇”二字,生动地刻画出马体态的雄奇矫健,暗示其非凡的气质。而“雕鞍照曜紫金装”,通过对马具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其华丽无比,紫金装饰的马鞍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侧面烘托出宝马的尊贵身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宝马在不同季节里的活动场景。春日,春草刚刚萌生,宝马在皇家上林苑中尽情驰骋,享受着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秋风渐起时,它又在长杨宫附近欢快嬉戏,展现出悠然自得的神态。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勾勒出宝马自由奔放的生活状态,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颈联“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诗人将视角拉回到繁华都市。宝马佩戴的鸣珂发出清脆声响,多次经过章台之侧;它步伐轻盈,缓缓走过濯龙池旁。“鸣珂”“细蹀”等细节描写,既展现了马的优雅姿态,也暗示了其频繁出入繁华之地,凸显出其不凡的经历与地位。然而,诗的尾联“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却陡然一转,引入历史典故。当年汉武帝为求大宛良马,派汉将连年征战。如今宛城已献上名王,马虽得,却付出了巨大代价。此句借古喻今,在对宝马命运的感慨中,隐含着对战争的反思,也流露出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上一篇:唐·郑渥《横吹曲辞·洛阳道》
下一篇:唐·郭震《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