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夤缘度南岭":沿着山势攀越南岭,
# 夤缘:夤缘度南岭,
"尽日穿林樾":整日穿行在树林荫翳间。
"穷深到兹坞":走到深山尽头来到这山坞,
"逸兴转超忽":飘逸的兴致忽然高涨。
# 超忽:精神高逸貌。
"坞名虽然在":山坞的名字虽叫“桃花坞”,
"不见桃花发":却不见桃花盛开。
"恐是武陵溪":或许是像武陵桃花源,
# 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及生活情景,俨然另一世界。
"自闭仙日月":自行隔绝了仙界的时光。
"倚峰小精舍":靠着山峰有座小禅房,
"当岭残耕垡":山岭上残留着废弃的耕地。
# 耕垡:山岭上残留着废弃的耕地。
"将洞任回环":山洞曲折任由人穿行,
"把云恣披拂":云雾随意飘荡轻拂衣衫。
# 披拂:吹拂,飘动。
"闲禽啼叫窕":悠闲的禽鸟在幽深处啼鸣,
"险狖眠硉矹":险峻处猿猴蜷卧于突兀的岩石上。
"微风吹重岚":微风吹散层层山雾,
"碧埃轻勃勃":青翠的山气轻盈升腾。
# 勃勃:轻迅貌。,碧埃:绿色的尘埃,因山色碧绿,故尘埃给人的感觉也是绿色。
"清阴减鹤睡":清凉的树荫让鹤也少眠,
"秀色治人渴":秀美的景色令人忘却干渴。
"敲竹斗铮摐":敲击竹子发出清脆声响,
"弄泉争咽嗢":戏弄泉水争相啜饮。
"空斋蒸柏叶":空寂的斋屋蒸着柏叶,
"野饭调石发":野餐时调制石耳为食。
# 石发: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
"空羡坞中人":徒然羡慕这山坞中的隐士,
"终身无履袜":终身不穿鞋袜,自在逍遥。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沿着山径深入桃花坞,描写了坞中幽静的峰峦、清泉、竹林的景致,以及居民简朴的耕读生活。虽然坞名带“桃花”,却未见花开,反而更显清寂,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一丝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夤缘度南岭,尽日穿林樾。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前两句以“夤缘”“尽日”强调跋涉的艰辛与耗时,“穿林樾”生动描绘穿行密林的情景。后两句“穷深”呼应前文,突出抵达后的豁然开朗,“逸兴转超忽”展现情绪骤变,由疲惫转为超逸之趣,形成鲜明对比。“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恐是武陵溪,自闭仙日月。”前两句以“虽然”“不见”构成转折,暗示现实与期待的落差,制造悬疑。后两句借用桃花源典故,“恐是”带出揣测,赋予此地神秘色彩,“自闭仙日月”暗含对超然世外的遐想。“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前两句写景,精舍与残耕并置,展现人文与自然的交融。后两句以“任”“恣”表现纵情山水的洒脱,云绕洞回的画面充满动感,体现诗人与自然的互动。“闲禽啼叫窱,险狖眠硉矹。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前两句通过禽鸟悠鸣与猿猴险处酣眠的对比,刻画山野生机。后两句写风拂山岚、尘埃轻扬的细微景象,“轻勃勃”以叠词强化动态,营造空灵氛围。“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敲竹斗铮摐,弄泉争咽嗢。”前两句写树荫清凉可消鹤倦,山色秀美能解人渴,突出自然对人的慰藉。后两句以“敲竹”“弄泉”表现闲适之趣,拟声词“铮摐”“咽嗢”使画面有声有色。“空斋蒸柏叶,野饭调石发。空羡坞中人,终身无履袜。”前两句写隐士生活,柏叶熏香、石发作食,体现清苦而雅致的情调。末两句以“空羡”流露对隐逸的向往,“无履袜”暗指超脱尘俗,收束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