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i
shī
·
·
xiāo
xià
wān

朝代:唐作者:皮日休浏览量:1
tài
yǒu
chù
mén
wéi
liǎng
dāng
zhōng
shù
shí
qǐng
bié
tiān
chí
hào
wéi
xiāo
xià
wān
míng
suǒ
chì
xié
zhào
qīng
fēng
duō
yáo
chuī
shā
屿
sǎo
fěn
sōng
zhú
diào
xūn
chí
shān
guǒ
hóng
shuǐ
tái
qīng
ér
yīn
hòu
ruò
yán
dèng
huá
lái
yóu
xià
jǐng
fāng
zuò
pán
shí
shàng
hán
shēng
xiǎo
chā
huò
fàn
duǎn
huò
zhī
xíng
jīng
cuì
zuò
jiàn
bái
lián
liǎn
xiù
nòng
qīng
làng
jiě
jīn
liáng
dàn
yǒu
shuǐ
yún
jiàn
gèng
shā
qín
zhī
jīng
luò
wǎng
lái
yuán
bēn
chí
zhōng
biàn
便
lǎo
yān
yòng
míng
wèi

译文

太湖有一处曲折的地方,两岸山崖像两扇门对峙。中间有数十顷水面,仿佛另一片天池。这里被称作销夏湾,这个名字并非偏爱私授。烈日无法斜斜照入,清凉的风常常从远方吹来。沙洲像被粉墨勾勒过一般清丽,松竹摇曳的声响如同埙篪合奏。山间野果红得像靺鞨宝石,水边青苔绿得像蓬松的兽毛。树荫浓密得像瓦片覆盖,岩石台阶滑润得像麦芽糖。我来到这里游赏歇息,正是夏日炎炎的时候。一坐在磐石上,便有清冷的寒意渗入肌肤。或许可以驾着小船泛游,或许可以拄着短杖漫步。行走时惊起翠色的水鸟,静坐时看见白莲绽放。敛着衣袖拨弄轻浪,解开头巾迎着凉爽的风。这里只有水云见证我的踪迹,还有沙鸟知晓我的闲逸。京城往来的路人,常因奔波中暑而丧命。在这里便能了此一生,何必追逐名利呢。

逐句剖析

"太湖有曲处":太湖有一处曲折的地方,

"其门为两崖":两岸山崖像两扇门对峙。

"当中数十顷":中间有数十顷水面,

"别如一天池":仿佛另一片天池。

"号为销夏湾":这里被称作销夏湾,

"此名无所私":这个名字并非偏爱私授。

"赤日莫斜照":烈日无法斜斜照入,

"清风多遥吹":清凉的风常常从远方吹来。

"沙屿扫粉墨":沙洲像被粉墨勾勒过一般清丽,

"松竹调埙篪":松竹摇曳的声响如同埙篪合奏。

"山果红靺鞨":山间野果红得像靺鞨宝石,

"水苔青髤髵":水边青苔绿得像蓬松的兽毛。

"木阴厚若瓦":树荫浓密得像瓦片覆盖,

"岩磴滑如饴":岩石台阶滑润得像麦芽糖。

"我来此游息":我来到这里游赏歇息,

"夏景方赫曦":正是夏日炎炎的时候。

"一坐盘石上":一坐在磐石上,

"肃肃寒生肌":便有清冷的寒意渗入肌肤。

"小艖或可泛":或许可以驾着小船泛游,

# 小艖:《方言》云:“小舸谓之艖。”

"短策或可支":或许可以拄着短杖漫步。

"行惊翠羽起":行走时惊起翠色的水鸟,

"坐见白莲披":静坐时看见白莲绽放。

"敛袖弄轻浪":敛着衣袖拨弄轻浪,

"解巾敌凉飔":解开头巾迎着凉爽的风。

"但有水云见":这里只有水云见证我的踪迹,

"更余沙禽知":还有沙鸟知晓我的闲逸。

"京洛往来客":京城往来的路人,

"暍死缘奔驰":常因奔波中暑而丧命。

"此中便可老":在这里便能了此一生,

"焉用名利为":何必追逐名利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太湖诗·销夏湾》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销夏湾,相传乃是吴王夫差的避暑之地,据《吴郡志》记载,此处“水色澄彻,寒光逼人”,皮日休在诗中亦赞其“别如一天池”。整首诗以消暑为意境主线,“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等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太湖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致。诗中还运用“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这般白描手法,细腻勾勒出岩岛的生态风貌。在诗的末段,诗人以“京洛往来客”与自己隐逸闲居的生活形成对比,借此表达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展现出清凉静谧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时期文学家

皮日休(834?~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襄阳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军任翰林学士。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多酬唱咏物之作,也涉及时政弊端,描述人民悲惨生活之作。其诗一种继承新乐府传统,语言平易近人;一种则逞奇丰富。皮日休的散文颇能继承韩柳古文传统,尤其是小品文善于讥刺时弊,抨击黑暗政治,锋芒毕露。其政论小品文被鲁迅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代表作品有《正乐府》《三羞诗》。著有《鹿门隐书》《忧赋》《皮子文薮》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自然山水与隐逸情怀为题材的五言古诗。通过描写销夏湾清幽景色及对世俗奔波的感慨,表达对其美景的赞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追逐的鄙弃。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沙屿扫粉墨”勾勒岩岛如经水墨轻染的淡雅之态,用“松竹调埙篪”描绘松竹摇曳如奏雅乐的清趣,又以“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捕捉水鸟惊飞、白莲绽放的灵动画面,寥寥数笔便将销夏湾的生态景致鲜活呈现。​对比:“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以“京洛往来客”的奔波喧嚣,与诗人在销夏湾隐逸闲居的清凉自在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超脱世俗的闲适之趣,暗含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之志。

3. 分段赏析

“太湖有曲处,其门为两崖。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为销夏湾,此名无所私”:开篇以白描勾勒销夏湾的独特地貌,太湖曲折处,两崖对峙如门,围出数十顷水面,宛如天然天池。“别如一天池”的比喻,凸显其隔绝尘嚣的幽静;“此名无所私”则点出“销夏”之名的缘由,因它确有驱散暑热的特质,为后文写夏日清凉铺垫,也暗示此地是普适的避暑佳境。“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山果红靺韍,水苔青髤髵”:这几句聚焦湾中夏日气候与景致,烈日被崖壁遮挡,清风却常自远方吹来,凉意自生。“沙屿扫粉墨”以“粉墨”喻沙屿光影交错的色彩,“松竹调埙篪”以乐器声比松涛竹韵,视听结合写活了山水灵秀;“红靺韍”状山果红如红鞋,“青髤髵”描水苔青如染漆的毛发,以贴切比喻绘出花果、水苔的鲜活色泽,尽显自然生机。“木阴厚若瓦,岩磴滑如饴。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前两句以“厚若瓦”写树荫浓密如屋瓦遮顶,“滑如饴”描岩阶温润似饴糖,细节见环境之幽。“赫曦”时节能在盘石上坐出“寒生肌”的凉意,反差中显此地清凉之殊。“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敛袖弄轻浪,解巾敌凉飔”:写泛小舟、拄短杖,行则惊起翠鸟,坐则见白莲绽放,动有生机、静有雅趣;“敛袖弄浪”“解巾纳凉”的动作,更将人融入山水的闲适自在写得淋漓尽致。“但有水云见,更余沙禽知。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为”:“水云见”“沙禽知”暗写此地人迹罕至,唯有自然生灵为伴,凸显其清幽。转而对比“京洛客”为名利奔波、盛夏中暑的窘迫,与湾中“便可老”的安逸形成强烈反差,直白道出对名利的厌弃与对归隐山水的向往,以现实的喧嚣反衬销夏湾的可贵,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

下一篇:唐·皮日休《太湖诗·包山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