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ù

朝代:唐作者:崔道融浏览量:2
shù
chí
suō
féng
rén
ào
rán
niú
chuī
duǎn
gēng
què
bàng
tián

译文

牧童穿戴蓑衣斗笠,遇见行人时神气十足。放牛时卧于牛背吹奏短笛,牛耕地时就在溪边田头嬉戏玩耍。

逐句剖析

"牧竖持蓑笠":牧童穿戴蓑衣斗笠,

# 笠:头上戴的斗笠,用竹篾或草编成的大沿儿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蓑:身上穿的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持:穿戴。

"逢人气傲然":遇见行人时神气十足。

# 傲然:高傲貌,自豪的样子,很神气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气:神情。

"卧牛吹短笛":放牛时卧于牛背吹奏短笛,

# 卧牛:斜坐在牛背上。卧,原义为躺,诗中是斜坐的意思。

"耕却傍溪田":牛耕地时就在溪边田头嬉戏玩耍。

# 傍溪田:溪水旁边的田地。傍:挨着,靠近。,却:完了,结束。,耕:牛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牧竖》是五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牧童的形象与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牧童的天真烂漫与悠然自得。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浅白如话,不事雕琢地勾勒出牧童的形象和生活画面。首句“牧竖持蓑笠”描绘了牧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外在形象;次句“逢人气傲然”刻画了牧童遇见行人时神气十足的神态;第三句“卧牛吹短笛”表现牧童放牛时悠闲惬意,卧于牛背吹笛的情景;尾句“耕却傍溪田”则写牛耕地时,牧童在溪边田头自在玩耍的状态。全诗将农村牧童生活场景生动呈现,把牧童天真、活泼、自信的形象塑造得十分到位,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质朴田园生活的眷恋,以及内心的悠闲与恬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崔道融(?~907?),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避唐末动乱,携母亲寓居永嘉,曾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后又避乱入闽,依闽王王审知,为其上客。其诗作流传不多,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尤工五绝,诗语意精妙。辛文房评其绝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矣”。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有《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牧竖》由崔道融所作。崔道融曾官右补阙,后弃官避地入闽,此诗应作于其入闽隐居后,是诗人观察农村牧童日常情景而创作,借对牧童生活的描写,表达自身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田园生活的五言绝句,描绘了牧童头戴蓑笠、神气傲然,放牛时卧牛吹笛,牛耕地时在溪边田头玩耍的生活画面,体现了乡村牧童的天真、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质朴田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

2. 写作手法

白描:“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不做过多修饰,直接勾勒出牧童头戴蓑笠、神气十足的形象;“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描绘出牧童放牛和牛耕地时的不同状态,使牧童天真烂漫、悠然自得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鲜明而直观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牧竖持蓑笠”,寥寥数语勾勒出小牧童的穿着打扮,蓑衣斗笠加身,典型的乡村牧童形象跃然纸上。紧接着“逢人气傲然”,精准捕捉到牧童的神态。在传统农耕文化的语境里,农民常与贫穷、卑微挂钩,可这位牧童却截然不同,他神气且自豪。这源于他在放牧耕地的劳动中,练就了一身不惧风雨、能吆牛耕地的本领,故而才有这般自信傲然的姿态。“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两句,从内容逻辑看本应是“耕却傍溪田,卧牛吹短笛”,但诗人为实现“田”与“然”的押韵,巧妙采用倒装。这两句生动描绘出牧童的日常活动:放牛时惬意地躺在牛背吹笛,牛耕地时则在溪边田头自在玩耍,将牧童天真烂漫、悠然随性又活泼俏皮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宛如一幅简笔乡村画,未经雕琢却将农村牧童生活的纯真质朴展露无遗。表面上,诗人在刻画牧童,实则借此抒发自身的清高志趣,表达对淡泊宁静田园生活的深切眷恋。诗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内心的闲适恬淡,让读者也能从中领略到生活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崔道融)对农村情况比较了解,其农业题材的诗,如《田上》《牧竖》《过农家》《春墅》《溪上遇雨》《村墅》等,都写得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宁业高《中国历代农业诗歌选》

# 写牧童的诗有不少佳作。这些佳作大都属于富有童心童趣的田园式的牧歌,如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全诗以牧童的傲态反映其智心,饶有诗情画意,也颇见童趣。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王美春《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唐彦谦《穆天子传》

下一篇:唐·翁宏《春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