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濩落久无用":长久以来我沦落失意,没有什么用处,
# 濩落:同瓠落,大而无当。
"隐身甘采薇":甘愿隐居起来去采摘薇菜过日子。
# 采薇:喻隐居不仕。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灭殷,逃入山中,采薇为生,以示不食周粟,终于饿死。
"仍闻薄宦者":听说那些官卑职微的人们,
# 薄宦:仕宦不达。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薄宦东朝,谢病下邑。”
"还事田家衣":依然穿着农家朴素的衣服。
"颍水日夜流":颍河之水日夜不停地流淌,
# 颍水:《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城,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
"故人相见稀":故人相见的机会越来越稀。
"春山不可望":春天的山峦不能去眺望,
"黄鸟东南飞":只见黄鸟向东南翩然高飞。
# 东南飞:有相思意。无名氏《拟苏李诗》:“晨风鸣北林,熠熠东南飞,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黄鸟:《诗·周南·葛蕈》:“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黄鸟,抟黍也。”《禽经》:“仓庚、黧黄,黄鸟也。”
"濯足岂长往":难道要长久地隐居吗,
# 濯足:指隐居不仕。
"一樽聊可依":以一杯薄酒聊且慰藉平生。
# 依:一作持。
"了然潭上月":清楚地看到水潭中的月亮,
# 了然:了通“瞭”,明也。
"适我胸中机":这符合我内心的想法和感悟。
# 胸中机:机巧之心。,适:《广雅·释言》:“适,悟也。”
"在昔同门友":往昔同门受业的那些学友,
# 同门友:《工选·古诗十九首》之七:“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如今出处非":现在彼此出仕和隐居的境遇不同了。
"优游白虎殿":你在白虎殿悠闲自在地任职,
# 白虎殿:《汉书·王商传》:“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优游:闲暇从容。《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偃息青琐闱":在青琐闱中休息。
# 青琐:《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偃息:休止。一作出入。
"且有荐君表":已经有荐举你的表章上奏,
# 且:当,皆揣测之词。一作日。
"当看携手归":你定能够与他们携手荣归。
"寄书不待面":寄送书信不需要等到见面,
# 待:一作代。
"兰茝空芳菲":兰草和杜若白白地散发着芳香。
# 芳菲:花草香气。《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兰:皆香草。《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花幽而独芳。”
盛唐诗人
李颀(?~753?),唐代诗人,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交游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都有诗作往还。其所作边塞诗,风格豪壮奔放、慷慨深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笃信道教,相关作品亦多。代表作品有《送魏万之京》。有《李颀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寄赠诗。诗歌描绘了“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等意象及颍水、春山、黄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归隐田园的向往及对高洁友谊难以维系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诗人直接以“濩落”自比,此词源于《庄子》典故,形象表明自己不合世用的处境。“隐身甘采薇”直白道出甘愿隐居采薇的志向,毫不隐晦。“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进一步坦率诉说对友人虽为小官却不失质朴的认知,将自己的心境与对友人的看法直接呈现,使情感表达真挚且强烈。起兴:诗以“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起兴,诗人以“濩落”自比怀才不遇、不被重用,进而表明自己甘愿像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般隐居。借这一起兴,引出后文对自身境遇、与故人不同选择的感慨,以及对官场和友人的复杂情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烘托:诗中以“颍水日夜流”烘托时光流逝、故人难见的惆怅;“春山不可望”借春山阻隔,抒发内心的怅惘与孤独;“黄鸟东南飞”以黄鸟远去,烘托自己与友人分离、漂泊无依的心境,自然景物巧妙映衬出诗人落寞孤寂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前两句诗人以“濩落”自称,表明自己长久以来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处境,“甘采薇”则借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甘愿隐居的无奈和清高,为全诗奠定了孤寂、落寞的基调。后两句将视角转向那些做着小官的人,他们虽身处官场,却还穿着田家衣服,与诗人隐居的姿态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别样看法。中间八句:“颍水日夜流,故人相见稀。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了然潭上月,适我胸中机”,诗人借颍水日夜不停的流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故人相见稀”则直接抒发了与老朋友见面机会稀少的惆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春山望不过去,黄鸟向东南飞去,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迷茫、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离后难以相见的无奈。诗人表示到水里洗脚不能长久地远离尘世,唯有酒可以让自己有所依靠,体现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寻求解脱和慰藉的复杂心情。清澈的潭上月光照亮了诗人的心境,正合他心中的心意,以潭上月喻心境的澄明,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契合,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后八句:“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优游白虎殿,偃息青琐闱。且有荐君表,当看携手归。寄书不待面,兰茝空芳菲”,回忆昔日同门好友,如今出仕和隐居的情况大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诗人对人生境遇差异的感慨。具体描述了部分友人在官场中悠闲自在的生活,“白虎殿”“青琐闱”代表着官场,与诗人自己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在感慨中又透露出一丝希望,有人举荐友人,诗人期待能与友人携手归来,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最后诗人只能通过寄信来表达心意,无法与友人见面,兰草和白芷徒然散发芬芳,暗示了诗人的美好情感和期望如同兰茝的芬芳一样,无人欣赏,徒留遗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 后半言同门之友仕于朝者,当荐君而出,则不能复依兰苣,空见其芳菲而已。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