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jīng
wàn
chǔ

朝代:唐作者:李颀浏览量:3
huò
luò
jiǔ
yòng
yǐn
shēn
gān
cǎi
wēi
réng
wén
huàn
zhě
hái
shì
tián
jiā
yǐng
shuǐ
liú
rén
xiāng
jiàn
chūn
shān
wàng
huáng
niǎo
dōng
nán
fēi
zhuó
cháng
wǎng
zūn
liáo
liǎo
rán
tán
shàng
yuè
shì
xiōng
zhōng
zài
tóng
mén
yǒu
jīn
chū
chù
fēi
yōu
yóu
bái
diàn
殿
yǎn
qīng
suǒ
wéi
qiě
yǒu
jiàn
jūn
biǎo
dāng
kàn
xié
shǒu
guī
shū
dài
miàn
lán
zhǐ
kōng
fāng
fēi

译文

长久以来我沦落失意,没有什么用处,甘愿隐居起来去采摘薇菜过日子。听说那些官卑职微的人们,依然穿着农家朴素的衣服。颍河之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故人相见的机会越来越稀。春天的山峦不能去眺望,只见黄鸟向东南翩然高飞。难道要长久地隐居吗,以一杯薄酒聊且慰藉平生。清楚地看到水潭中的月亮,这符合我内心的想法和感悟。往昔同门受业的那些学友,现在彼此出仕和隐居的境遇不同了。你在白虎殿悠闲自在地任职,在青琐闱中休息。已经有荐举你的表章上奏,你定能够与他们携手荣归。寄送书信不需要等到见面,兰草和杜若白白地散发着芳香。

逐句剖析

"濩落久无用":长久以来我沦落失意,没有什么用处,

# 濩落:同瓠落,大而无当。

"隐身甘采薇":甘愿隐居起来去采摘薇菜过日子。

# 采薇:喻隐居不仕。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灭殷,逃入山中,采薇为生,以示不食周粟,终于饿死。

"仍闻薄宦者":听说那些官卑职微的人们,

# 薄宦:仕宦不达。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薄宦东朝,谢病下邑。”

"还事田家衣":依然穿着农家朴素的衣服。

"颍水日夜流":颍河之水日夜不停地流淌,

# 颍水:《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城,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

"故人相见稀":故人相见的机会越来越稀。

"春山不可望":春天的山峦不能去眺望,

"黄鸟东南飞":只见黄鸟向东南翩然高飞。

# 东南飞:有相思意。无名氏《拟苏李诗》:“晨风鸣北林,熠熠东南飞,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黄鸟:《诗·周南·葛蕈》:“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传》:“黄鸟,抟黍也。”《禽经》:“仓庚、黧黄,黄鸟也。”

"濯足岂长往":难道要长久地隐居吗,

# 濯足:指隐居不仕。

"一樽聊可依":以一杯薄酒聊且慰藉平生。

# 依:一作持。

"了然潭上月":清楚地看到水潭中的月亮,

# 了然:了通“瞭”,明也。

"适我胸中机":这符合我内心的想法和感悟。

# 胸中机:机巧之心。,适:《广雅·释言》:“适,悟也。”

"在昔同门友":往昔同门受业的那些学友,

# 同门友:《工选·古诗十九首》之七:“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如今出处非":现在彼此出仕和隐居的境遇不同了。

"优游白虎殿":你在白虎殿悠闲自在地任职,

# 白虎殿:《汉书·王商传》:“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优游:闲暇从容。《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偃息青琐闱":在青琐闱中休息。

# 青琐:《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偃息:休止。一作出入。

"且有荐君表":已经有荐举你的表章上奏,

# 且:当,皆揣测之词。一作日。

"当看携手归":你定能够与他们携手荣归。

"寄书不待面":寄送书信不需要等到见面,

# 待:一作代。

"兰茝空芳菲":兰草和杜若白白地散发着芳香。

# 芳菲:花草香气。《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兰:皆香草。《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花幽而独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京寄万楚》为唐代李颀所作的五言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二。诗中借“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展现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流露出归隐之意。颍水、春山、黄鸟等自然意象,巧妙烘托其心境。结尾“寄书不待面,兰茝空芳菲”,以兰茝芳菲暗指高洁友谊维系之难。此诗体现出李颀诗歌清雅含蓄的抒情特色,与他豪放的边塞诗风格迥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李颀(?~753?),唐代诗人,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交游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都有诗作往还。其所作边塞诗,风格豪壮奔放、慷慨深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笃信道教,相关作品亦多。代表作品有《送魏万之京》。有《李颀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颀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中进士后,长时间任职新乡县尉。这首诗创作于他仕途不顺、颇为困顿之际。诗里“薄官者”“出处非”等表述,清晰地透露出他对低微官职的厌烦。“颍水日夜流”巧妙暗用许由洗耳的典故,含蓄表明他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而诗的寄赠对象万楚,同样是开元年间的进士,二人在早年就有过交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寄赠诗。诗歌描绘了“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等意象及颍水、春山、黄鸟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归隐田园的向往及对高洁友谊难以维系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诗人直接以“濩落”自比,此词源于《庄子》典故,形象表明自己不合世用的处境。“隐身甘采薇”直白道出甘愿隐居采薇的志向,毫不隐晦。“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进一步坦率诉说对友人虽为小官却不失质朴的认知,将自己的心境与对友人的看法直接呈现,使情感表达真挚且强烈。起兴:诗以“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起兴,诗人以“濩落”自比怀才不遇、不被重用,进而表明自己甘愿像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般隐居。借这一起兴,引出后文对自身境遇、与故人不同选择的感慨,以及对官场和友人的复杂情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烘托:诗中以“颍水日夜流”烘托时光流逝、故人难见的惆怅;“春山不可望”借春山阻隔,抒发内心的怅惘与孤独;“黄鸟东南飞”以黄鸟远去,烘托自己与友人分离、漂泊无依的心境,自然景物巧妙映衬出诗人落寞孤寂的情怀。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前两句诗人以“濩落”自称,表明自己长久以来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处境,“甘采薇”则借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甘愿隐居的无奈和清高,为全诗奠定了孤寂、落寞的基调。后两句将视角转向那些做着小官的人,他们虽身处官场,却还穿着田家衣服,与诗人隐居的姿态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别样看法。中间八句:“颍水日夜流,故人相见稀。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了然潭上月,适我胸中机”,诗人借颍水日夜不停的流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故人相见稀”则直接抒发了与老朋友见面机会稀少的惆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春山望不过去,黄鸟向东南飞去,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迷茫、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离后难以相见的无奈。诗人表示到水里洗脚不能长久地远离尘世,唯有酒可以让自己有所依靠,体现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寻求解脱和慰藉的复杂心情。清澈的潭上月光照亮了诗人的心境,正合他心中的心意,以潭上月喻心境的澄明,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契合,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后八句:“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优游白虎殿,偃息青琐闱。且有荐君表,当看携手归。寄书不待面,兰茝空芳菲”,回忆昔日同门好友,如今出仕和隐居的情况大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诗人对人生境遇差异的感慨。具体描述了部分友人在官场中悠闲自在的生活,“白虎殿”“青琐闱”代表着官场,与诗人自己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在感慨中又透露出一丝希望,有人举荐友人,诗人期待能与友人携手归来,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最后诗人只能通过寄信来表达心意,无法与友人见面,兰草和白芷徒然散发芬芳,暗示了诗人的美好情感和期望如同兰茝的芬芳一样,无人欣赏,徒留遗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后半言同门之友仕于朝者,当荐君而出,则不能复依兰苣,空见其芳菲而已。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对菊》

下一篇:唐·黄损《读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