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自古以来,有的文章气势奔放,
"耸高格":格调高超,
"清人心神":能清爽人的心神,
"惊人魂魄":震动人的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我听说当今有个李白,
"大猎赋":他的《大猎赋》,
# 猎:一作鹏。
"鸿猷文":鸿篇巨制,
"嗤长卿":嗤笑长卿,
"笑子云":嘲弄子云。
"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班固、张衡所作的文章琐碎细微,不入他的耳朵,
"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不知道王褒是否也在他嗤笑的范围内。
"登庐山":他登上庐山,
"观瀑布":观赏瀑布,
"海风吹不断":海风吹拂,水流不息,
"江月照还空":江月映照,空明澄澈,
# 空:一作明。
"余爱此两句":最爱这二句:
"登天台":登上天台,
"望渤海云垂大鹏飞":眺望渤海,云朵低垂,大鹏翱翔,
"山压巨鳌背":山峦似压于巨鳌之背,
"斯言亦好在":这些语句也精妙。
# 在:一本无在字。
"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至于他的其他作品大多不遵循常规格律,
"振摆超腾":跌宕起伏,灵动飞扬,
"既俊且逸":既俊美又洒脱。
"或醉中操纸":有时在醉意中拿起纸笔,
# 操:一作扫。
"或兴来走笔":有时乘兴挥毫疾书。
# 兴来:一作乘兴。
"手下忽然片云飞":笔下忽然像有片云飘飞而出,
# 然:一作有
"眼前划见孤峰出":眼前瞬间就像看到一座孤峰突兀呈现。
"而我有时白日忽欲睡":而我有时在白天忽然就想睡觉,
"睡觉欻然起攘臂":睡醒后猛然起身,捋起袖子。
"任生知有君":我任华知道有你李白,
"君也知有任生未":不知你李白是否也知道有我任华。
"中间闻道在长安":中间听说你在长安,
"及余戾止":等我赶到时,
"君已江东访元丹":你已去江东寻访元丹丘,
"邂逅不得见君面":我与你邂逅却没能见到你的面。
"每常把酒":我常常端着酒杯,
# 每常:一作有时。
"向东望良久":朝着东方凝望很久。
"见说往年在翰林":听说往年你在翰林院时,
"胸中矛戟何森森":胸中充满了谋略。
"新诗传在宫人口":新写的诗传到宫女口中,
"佳句不离明主心":美妙的句子总不离开君主的心。
"身骑天马多意气":你骑着御赐的天马意气风发,
"目送飞鸿对豪贵":目送着飞鸿,面对权贵豪富不屑一顾。
"承恩召入凡几回":多次承蒙皇恩被召入宫中,
"待诏归来仍半醉":等待皇帝诏令归来时还半带着醉意。
"权臣妒盛名":有权势的大臣嫉妒你的盛名,
"群犬多吠声":就像一群恶狗狂吠。
"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皇上下令放你归乡隐居,
# 处:一本无处字。
"高歌大笑出关去":你便高歌大笑走出潼关。
"且向东山为外臣":你暂且像谢安一样做个在东山隐居的外臣,
"诸侯交迓驰朱轮":诸侯们都驾着朱轮车竞相迎接你。
"白璧一双买交者":有人用一双白璧来结交你,
"黄金百镒相知人":有人用百镒黄金来表示与你相知。
"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你平生高傲,志向难以揣测,
"数十年为客":几十年来漂泊为客,
# 数:一本无数字。
"未尝一日低颜色":从未有一天低下过自己的头颅。
"八咏楼中坦腹眠":你能在八咏楼中坦胸露腹地酣眠,
"五侯门下无心忆":对五侯的门下却无心留恋。
"繁花越台上":在越王台上繁花盛开之处,
"细柳吴宫侧":在吴宫旁边细柳轻拂之地。
"绿水青山知有君":青山绿水都知道有你,
"白云明月偏相识":白云明月也与你格外相识。
"养高兼养闲":你既修养高尚的品格,又享受闲适的生活,
"可望不可攀":让人可望而不可攀。
"庄周万物外":就像庄子超脱于万物之外,
"范蠡五湖间":又像范蠡隐居在五湖之间。
"人传访道沧海上":人们传说你到沧海访道,
# 人传:一作又闻。
"丁令王乔每往还":与丁令威、王子乔常常往来。
"蓬莱径是曾到来":蓬莱仙山你肯定曾经到过,
"方丈岂唯方一丈":方丈仙山哪里仅仅只有一丈见方。
"伊余每欲乘兴往相寻":我常常想乘兴前去寻访你,
# 往:一作远。
"江湖拥隔劳寸心":无奈江湖阻隔,只能空劳我的一片心意。
"今朝忽遇东飞翼":今天忽然遇到东飞送信的使者,
"寄此一章表胸臆":寄上这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傥能报我一片言":倘若你能回复我只言片语,
# 一:一作以。
"但访任华有人识":只要打听任华,总有人认识我。
唐代诗人
任华(?~?),唐代诗人。青州乐安(今山东博兴)人。早年隐居山林,自称野人、逸人等。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后入桂州幕。任华与李白、杜甫、高适有诗篇往来。其文恣肆放达,其诗风格奇崛。主要作品有《寄李白》《寄杜拾遗》《怀素上人草书歌》等。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诗的开头先赞叹古来文章具有奔放的气势、高超的格调,能清爽心神、震动魂魄。接着引入当今的李白,提及他的《大猎赋》等鸿篇巨制,说李白对司马相如、扬雄等前代文豪有所嗤笑,认为班固、张衡之作也琐碎得不入耳,甚至对王褒(卿云)也有质疑。此部分通过与前代文豪对比,突出李白文学成就之高,展现出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自信与豪迈,以及其作品风格的超凡脱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文学才华的高度推崇。“登庐山,观瀑布”至“斯言亦好在”:作者列举李白描写庐山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和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的诗句。这些诗句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出雄浑壮阔、神奇瑰丽的景象,体现了李白诗歌善于捕捉自然奇观,以独特视角和豪放笔触展现大自然壮美,极具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李白诗歌创作的丰富想象力和高超表现力,进一步彰显李白的诗才。“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至“眼前划见孤峰出”:指出李白的其他作品大多不拘泥于常规格律,笔力纵横,超逸洒脱。描写他或在醉中、或乘兴创作,笔下如片云飘飞,瞬间呈现出孤峰耸峙般的奇妙意境。生动展现出李白创作时的随性与灵感迸发的状态,体现其诗歌创作不受拘束,自由奔放的风格,突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个性和卓越天赋。“而我有时白日忽欲睡”至“邂逅不得见君面”:作者自叙有时白日困倦欲睡,醒来后却激动地攘臂而起。表达自己对李白的仰慕,听闻李白在长安,等自己赶到时,李白已去江东寻访元丹丘,自己未能与李白相见。此段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和与李白错过见面的情节,体现作者对李白的倾慕之情以及未能谋面的遗憾。“每常把酒”至“高歌大笑出关去”:作者常把酒向东凝望,回忆李白往昔在翰林时的风采,他胸怀韬略,新诗佳句在宫中流传,深受明主赏识。李白意气风发,对权贵不屑一顾。然而,因权臣嫉妒其盛名,遭谗言诋毁,最终被敕令归隐。李白高歌大笑离开京城。此部分展现李白在宫廷的荣耀与失意,刻画了他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挫折豁达洒脱的形象,也暗讽了权贵的嫉妒与险恶。“且向东山为外臣”至“白云明月偏相识”:写李白归隐后成为诸侯竞相结交的座上宾,有人以白璧、黄金相赠。但李白平生傲岸,几十年漂泊为客,从未有过卑躬屈膝。他在八咏楼坦腹而眠,对权贵府邸无心留恋。他的踪迹遍布越台繁花处、吴宫细柳旁,与绿水青山、白云明月相伴。突出李白虽受诸侯尊崇,却依然保持高傲品性,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养高兼养闲”至“方丈岂唯方一丈”:将李白比作超脱尘世的庄周和隐居五湖的范蠡,听闻他在沧海访道,与仙人丁令威、王子乔往来,甚至到过蓬莱、方丈等仙山。以神话传说和典故,渲染李白的超凡脱俗,仿佛他已远离尘世,步入仙风道骨之境,进一步烘托出李白的神秘与高逸。“伊余每欲乘兴往相寻”至结尾:作者表示自己常想乘兴去寻访李白,却因江湖阻隔未能成行。今日借送信的使者,寄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希望李白能回信,若要找自己,也定有人知晓。此段抒发作者对李白的思念和渴望结交之情,为全诗作结,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李白纯粹而真挚的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