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ōng
pàn
guān
guī
huá
tái

朝代:唐作者:任华浏览量:1
zhàng
shuí
yǒu
fāng
zhì
zōng
gǔn
èr
nián
zhī
jiān
huì
ér
ér
huì
jīng
suǒ
gèn
fán
sān
wàn
yán
zhī
nián
chūn
huì
jīng
shī
shì
shí
guì
lín
gǔn
huá
tái
jīn
nián
qiū
nǎi
ér
huì
guì
lín
yòu
guī
huá
tái
wáng
shì
zhōu
chē
wǎng
fǎn
zhǐ
sān
wàn
rén
shēng
ér
shū
sàn
liáo
xiòng
ruò
zhī
nán
suì
shí
yòu
yuè
èr
sān
chū
jiàn
shuāng
tiān
sǎo
xiàng
zhū
jiā
jiān
shān
wàn
chóng
píng
zhuó
hēi
shì
tiě
ruì
fēng
yǒu
yáng
jiāng
guì
jiāng
lüè
jūn
chéng
ér
nán
zǒu
pēn
cāng
hǎi
héng
jìn
sān
shān
zhōng
cháo
qún
gōng
zhī
xiá
huāng
zhī
wài
yǒu
shì
shān
shuǐ
shān
shuǐ
ěr
rén
rán
gǔn
duì
fēn
shǒu
wàng
shàng
wàng
shān
shuǐ
zāi

译文

大丈夫谁没有远大的志向?那么我和宗衮在两年之间,相聚又分离,分离又相聚,经过的路程,总计三万里。为什么这么说?去年春天在京师相会,当时我去桂林,宗衮去滑台;今年秋天,竟不约定而意外在桂林相会;不久,又返回滑台,是朝廷公事的原因。舟车往返,何止三万里呢?人的一生有多久?却聚散无常,相隔如此遥远,还是知己难逢,又有什么好说的!十一月,几位友人到郊外设宴送别。寒霜满天如扫帚,低垂映照红色山崖。加上层层尖山,拔地而起。黑得像铁的颜色,尖锐如笔尖。还有阳江、桂江,流经军城向南奔流,喷入大海,横贯三座仙山,那么朝廷的公卿们哪里知道边远之地有这样的山水?山水既然如此,人也是如此。宗衮面对此情此景,与我分别。忘记我可以,怎能忘记这山水呢!

逐句剖析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大丈夫谁没有远大的志向?

"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那么我和宗衮在两年之间,

# 仆:自身的谦称。

"会而离":相聚又分离,

"离而会":分离又相聚,

"经途所亘":经过的路程,

# 亘:在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这里指走过。

"凡三万里":总计三万里。

"何以言之":为什么这么说?

"去年春会于京师":去年春天在京师相会,

# 京师:唐朝都城长安。

"是时仆如桂林":当时我去桂林,

"衮如滑台":宗衮去滑台;

"今年秋":今年秋天,

"乃不期而会于桂林":竟不约定而意外在桂林相会;

"居无何":不久,

# 居无何:停了不久。

"又归滑台":又返回滑台,

"王事故也":是朝廷公事的原因。

# 王事:国事。

"舟车往返":舟车往返,

"岂止三万里乎":何止三万里呢?

"人生几何":人的一生有多久?

"而倏聚忽散":却聚散无常,

# 倏聚忽散:刚聚到一起很快就离开。倏、忽,都指时间短暂。

"辽夐若此":相隔如此遥远,

# 辽夐:辽阔遥远。夐,远。

"抑知己难遇":还是知己难逢,

# 抑:何况。

"亦复何辞":又有什么好说的!

# 亦复何辞:还有什么好说的!

"岁十有一月":十一月,

"二三子出饯于野":几位友人到郊外设宴送别。

"霜天如扫":寒霜满天如扫帚,

"低向朱崖":低垂映照红色山崖。

# 朱崖:红色的山崖。

"加以尖山万重":加上层层尖山,

"平地卓立":拔地而起。

"黑是铁色":黑得像铁的颜色,

# 黑是铁色:即“黑如铁色”之意。

"锐如笔锋":尖锐如笔尖。

"复有阳江、":还有阳江、

# 阳江:桂林附近的河流。

"桂江":桂江,

# 桂江:桂林附近的河流,桂江即漓江。

"略军城而南走":流经军城向南奔流,

# 略军城:从军城旁流过。略,过。军城,可能是桂林附近的一个屯兵处。

"喷入沧海":喷入大海,

"横浸三山":横贯三座仙山,

# 三山:传说中的海外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那么朝廷的公卿们哪里知道边远之地有这样的山水?

# 遐荒:遥远的边地。遐,远。,中朝群公:指在朝廷里当官的人。

"山水既尔":山水既然如此,

# 尔:这样。

"人亦其然":人也是如此。

# 人亦其然:人也是这样,意为人和山水同样有情趣。

"衮乎对此":宗衮面对此情此景,

"与我分手":与我分别。

"忘我尚可":忘记我可以,

"岂得忘此山水哉":怎能忘记这山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是唐代文学家任华创作的赠别文章。此文约作于任华任桂州刺史参军佐时,记录了他在桂林送别友人宗衮返回滑台幕府的情景。作为一篇短章,文章以简洁笔墨勾勒出送别场景,在叙事中融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并通过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寄托情志。全文语言质朴凝练,行文疏朗流畅,既有对职守奔波的感慨,又显露超逸洒脱的胸襟,在唐代赠序类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刚健与飘逸相融合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任华(?~?),唐代诗人。青州乐安(今山东博兴)人。早年隐居山林,自称野人、逸人等。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后入桂州幕。任华与李白、杜甫、高适有诗篇往来。其文恣肆放达,其诗风格奇崛。主要作品有《寄李白》《寄杜拾遗》《怀素上人草书歌》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宗衮(即宗判官)是作者的好友,他的具体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判官在唐代是协助节度使处理政务的中层官吏。滑台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地点,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本文是一篇送别友人赴任时所作的赠序,属于传统文人送别时常见的临别赠言文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的赠言。借桂林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送人的真挚情谊。描述“二年之间”的离合,文笔洗练,要言不烦。其中以时间之短、行程之长对比,道出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设问:“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用设问起句,首先点明了大丈夫需要有“四方志”,起势奇突,引起下文。景物描写:下半部分转向写景,“霜天”两句中的“扫”“低”二字勾勒出秋空一碧如洗笼盖遥山,与红色山崖相映的阔远景象。“尖山”句形容了桂林群峰拔地而起的地貌;“黑是”两句形容山色,后四句则描写了阳江、桂江两条河流走向。通过写景使描绘的境界更加开阔高远。

3. 分段赏析

这篇赠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一段抒发离别与相聚的情感。起句用设问的方式点明大丈夫胸怀“四方志”的志向,这样的开头新颖突兀。接着作者以自己和宗衮两年间“会而离,离而会”的经历,以及两人一路辗转三万里路程的事例,来具体说明这种四方之志。随后用“何以言之”的设问,引出对这两年间聚散往事的详细叙述,为后文的送别场景做铺垫。“王事故也”这一点正好呼应了前文“四方志”的说法。接下来“人生”一句突然转折,由聚散无常引出相隔万里的感慨,但段末两句又稍微收束,似乎觉得即便聚散不定,能遇到知己也算是一种慰藉。这段文字从抒发志向,到讲述离别重逢的经历,再感叹聚散无常,最后以知己难遇何辞离合来自我开解,情感表达上经历了三次转折,文势起伏多变,显得灵动奇崛。第二部分,先交代了送别时的季节和饯行的场景,随即笔锋转向写景。“霜天”两句描绘出秋日天空湛蓝澄澈,笼罩着远处的山峦,与红色的山崖相互映衬的广阔景象。“扫”“低”两个字经过锤炼却自然流畅,仿佛不用刻意用力就勾勒出了画面。“尖山万重平地卓立”精准形容了桂林群峰陡峭、拔地而起的独特地貌,唐代柳宗元在《桂州訾家洲亭记》中说的“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清代袁枚《游桂林诸山记》里提到的“突然而起,戛然而止”,都能和这里的描写相互印证。“黑是”两句用刚劲的笔触刻画了山色的浓重和山形的奇崛。接下来四句,写阳江、桂江两条河流绕过郡城,蜿蜒流向大海,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融入了想象,让画面更显辽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简要描绘桂林山水后,并没有立刻回到送别的主题,而是转而提到“中朝群公”,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偏远之地还有这样奇美的山水——表面上是说他们没经历过所以无法欣赏,实际上暗含讽刺,暗示这些人对边远地区的百姓缺乏关怀,结合后文“山水既尔,人亦其然”的感慨,这份深意就更明显了。回头再看“尖山万重”几句,会觉得这些陡峭的山峰仿佛也有了人的品格。写到这里,作者没有继续展开,而是从“人”的角度回到眼前的送别场景。明确点出“分手”之后,没有用彼此思念、互相珍重这类俗套的话,而是用反向表达收尾:“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这样的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离别场景和人物情感,展现了独特的抒情风格。作品在表达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时,融入了洒脱豪迈的气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秋思》

下一篇:唐·卢照邻《早度分水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