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如剑插云霓":九华山高耸入云,像剑一样直插云霄,
# 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山有九峰如莲华,因以得名。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青霭连空望欲迷":山间的青色雾气弥漫天空,让人望去几乎要迷失方向。
# 青霭:青色的雾气。
"北截吴门疑地尽":向北延伸仿佛截断了吴地的门户,让人怀疑大地到了尽头,
# 北截吴门:九华山地处古吴国边地,故云。
"南连楚界觉天低":向南连接着楚地的边界,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了。
# 楚:古国名,约相当于今湖北一带。
"龙池水蘸中秋月":山中之池的水仿佛蘸着中秋的明月,
# 龙池:指山中之池。
"石路人攀上汉梯":山间的石路就像登天的梯子,人们艰难地攀登着。
# 汉:指银河。
"惆怅旧游无复到":惆怅的是过去游览九华山的经历再也无法重现,
# 无复:不曾。
"会须登此出尘泥":一定要登上此山,超脱尘世的污浊。
# 尘泥:尘世。,会须:一定要,应当。
1. 分段赏析
首联:“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诗人开篇就以一个生动的比喻,将九华山比作利剑直插云霄,又用“青霭连空”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让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仙境、望之欲迷的感觉,奠定了对九华山雄伟壮丽描写的基调。颔联:“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从地理方位上夸张地描写九华山的广阔,它北接吴地仿佛到了大地尽头,南连楚界让人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进一步渲染了九华山的雄伟气势,展现出其跨越地域的宏大。颈联:“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视角转向九华山的局部景色,龙池中的水倒映着中秋明月,画面宁静优美;而行人沿着石路攀登,仿佛是在攀爬通往天河的梯子,一静一动,将九华山的自然景观与登山的动态相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尾联:“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对曾经旧游之地不能再去的惆怅之情,同时又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再次登上九华山,摆脱尘世的束缚,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将对九华山的喜爱与个人的情感追求相融合。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立意与布局上,构思极为精巧,需用心仔细品味,方可体悟其中的妙处。
上一篇:唐·罗隐《村桥》
下一篇:唐·张说《奉裴中书光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