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ǔ
huá
shān

朝代:唐作者:柴夔浏览量:1
jiǔ
huá
jiàn
chā
yún
qīng
ǎi
lián
kōng
wàng
běi
jié
mén
jìn
nán
lián
chǔ
jiè
jué
tiān
lóng
chí
shuǐ
zhàn
zhōng
qiū
yuè
shí
rén
pān
shàng
hàn
chóu
chàng
jiù
yóu
dào
huì
dēng
chū
chén

译文

九华山高耸入云,像剑一样直插云霄,山间的青色雾气弥漫天空,让人望去几乎要迷失方向。向北延伸仿佛截断了吴地的门户,让人怀疑大地到了尽头,向南连接着楚地的边界,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了。山中之池的水仿佛蘸着中秋的明月,山间的石路就像登天的梯子,人们艰难地攀登着。惆怅的是过去游览九华山的经历再也无法重现,一定要登上此山,超脱尘世的污浊。

逐句剖析

"九华如剑插云霓":九华山高耸入云,像剑一样直插云霄,

# 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山有九峰如莲华,因以得名。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青霭连空望欲迷":山间的青色雾气弥漫天空,让人望去几乎要迷失方向。

# 青霭:青色的雾气。

"北截吴门疑地尽":向北延伸仿佛截断了吴地的门户,让人怀疑大地到了尽头,

# 北截吴门:九华山地处古吴国边地,故云。

"南连楚界觉天低":向南连接着楚地的边界,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了。

# 楚:古国名,约相当于今湖北一带。

"龙池水蘸中秋月":山中之池的水仿佛蘸着中秋的明月,

# 龙池:指山中之池。

"石路人攀上汉梯":山间的石路就像登天的梯子,人们艰难地攀登着。

# 汉:指银河。

"惆怅旧游无复到":惆怅的是过去游览九华山的经历再也无法重现,

# 无复:不曾。

"会须登此出尘泥":一定要登上此山,超脱尘世的污浊。

# 尘泥:尘世。,会须:一定要,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九华山》是唐代柴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在命意布局方面极为精巧,需悉心品味方能领会其精妙之处。前四句以雄健的语言描绘从远处眺望九华山时,其壮阔巍峨的形象。五、六两句是对旧游的追忆。往昔中秋前来游览,夜晚圆月倒映龙池的美景,以及攀登高峰的踪迹,作者仍历历在目,故描绘得精彩动人。第七句直白地点明上两句是对“旧游”的回忆。此次仅是在途中遥望,并未入山。结尾一句与全诗紧密关联,既表达了旧游时萌生的情思,也抒发了此次未入山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诗人开篇就以一个生动的比喻,将九华山比作利剑直插云霄,又用“青霭连空”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让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仙境、望之欲迷的感觉,奠定了对九华山雄伟壮丽描写的基调。颔联:“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从地理方位上夸张地描写九华山的广阔,它北接吴地仿佛到了大地尽头,南连楚界让人感觉天空都变得低矮,进一步渲染了九华山的雄伟气势,展现出其跨越地域的宏大。颈联:“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视角转向九华山的局部景色,龙池中的水倒映着中秋明月,画面宁静优美;而行人沿着石路攀登,仿佛是在攀爬通往天河的梯子,一静一动,将九华山的自然景观与登山的动态相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尾联:“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对曾经旧游之地不能再去的惆怅之情,同时又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再次登上九华山,摆脱尘世的束缚,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将对九华山的喜爱与个人的情感追求相融合。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立意与布局上,构思极为精巧,需用心仔细品味,方可体悟其中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村桥》

下一篇:唐·张说《奉裴中书光庭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