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ūn
qiáo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cūn
qiáo
jiǔ
pèi
yuè
míng
lóu
ǒu
zhú
zhōu
zhōu
xué
rén
hǎi
niǎo
zhī
zhuāng
sǒu
è
niú
xīn
hán
fēn
huī
yàn
shì
wǎng
céng
jiāng
shuǐ
gòng
liú
chú
què
liáng
tài
píng
zài
kěn
pāo
shū
sàn
huàn
gōng
hóu

译文

村边的桥上酒旗在明月照耀的楼上飘扬,我偶然追随渔舟系上自己的小船。不要学鲁人对待海鸟那样行事,要知道庄子厌恶做祭祀的牺牛。心已寒冷却已如死灰不再有火焰,事如流水般一去不返。除了盼望着天下太平,如果太平,怎肯抛弃闲散的生活去换取公侯之位。

逐句剖析

"村桥酒旆月明楼":村边的桥上酒旗在明月照耀的楼上飘扬,

"偶逐渔舟系叶舟":我偶然追随渔舟系上自己的小船。

"莫学鲁人疑海鸟":不要学鲁人对待海鸟那样行事,

"须知庄叟恶牺牛":要知道庄子厌恶做祭祀的牺牛。

"心寒已分灰无焰":心已寒冷却已如死灰不再有火焰,

"事往曾将水共流":事如流水般一去不返。

"除却思量太平在":除了盼望着天下太平,如果太平,

"肯抛疏散换公侯":怎肯抛弃闲散的生活去换取公侯之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村桥》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主题围绕诗人的人生感慨与志趣。内容上,诗人借景与事,抒发内心复杂情感。前两句描绘村桥边月夜下酒旗飘扬、渔舟系岸之景,营造出宁静氛围;后几句融入感慨,以典故和自身心境,表达对世事的看法及不慕名利、愿享太平的心态。写作手法上,运用典故“鲁人疑海鸟”“庄叟恶牺牛”,增添文化底蕴与表意深度,还通过情景交融,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绪紧密相连。作品展现出罗隐诗歌在咏怀题材上的独特风格,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从语言上看,“酒旆”“月明楼”“渔舟”“叶舟”等意象组合,简洁勾勒出乡村桥边月夜美景,炼字精准。从表达技巧上,属于景物描写,以白描手法绘景,营造出清幽宁静氛围,为下文抒情蓄势。从内容主题看,展现出诗人偶然间的闲适之态,暗示其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颔联:从形象上,借助鲁人、海鸟、庄叟、牺牛等形象,传递深刻道理。从语言上,用典使诗句内涵丰富。从表达技巧看,借典表意,劝诫人们不要像鲁人般违背自然,要明白庄子厌恶名利束缚的心境,体现诗人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颈联:从语言风格上,直白写出内心的寒凉与对往事的感慨,“心寒”“灰无焰”形象描绘心境。从表达技巧看,借物抒情,以“灰无焰”喻心冷,“水共流”象征往事流逝。从内容主题看,抒发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无奈与感慨,心灰意冷之情溢于言表。尾联:从语言上,反问句式加强语气。从表达技巧看,直抒胸臆,表明只要天下太平,自己不愿舍弃闲散生活去换取公侯之位,体现诗人淡泊名利、向往太平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姚鹄《送友人出塞》

下一篇:唐·柴夔《望九华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