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时系寻阳狱中":余时系寻阳狱中,
"正读《留侯传》":正读《留侯传》。
"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
"将之广陵谒高中丞":将之广陵谒高中丞。
"秦帝沦玉镜":秦始皇沦丧了清明之道,
# 秦帝沦玉镜:一作六雄灭金虎。
"留侯降氛氲":留侯(张良)降世时云雾缭绕。
# 氛氲:盛貌。
"感激黄石老":他感激黄石公的授书之恩,
# 黄石老: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逃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在桥上遇一老人,授其《太公兵法》,并说“十三年后你来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就是我。黄石老,指这个授张良兵法书的老人。
"经过沧海君":又曾拜访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张良雇壮士挥金槌击杀秦始皇,
"报仇六国闻":为民报仇的美名传遍六国。
"智勇冠终古":张良智勇冠绝万古,
"萧陈难与群":萧何与陈平也难以匹敌。
# 萧陈:指萧何、陈平,皆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并都曾担任过丞相。
"两龙争斗时":刘邦与项羽两龙争斗的时候,
# 两龙争斗:指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
"天地动风云":天地涌动战争风云。
"酒酣舞长剑":张良指使樊侩在鸿门宴酒酣时舞长剑保护了刘邦,
# 酒酣:一作纵横。
"仓卒解汉纷":仓卒之间解除了刘邦的生命危机。
"宇宙初倒悬":宇宙这才开始倒转,
"鸿沟势将分":鸿沟划界开始将形势逆转。
# 鸿沟:古运河名,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楚汉两军的分界,旧址在今河南荥阳。
"英谋信奇绝":张良英才谋略天下奇绝,
"夫子扬清芬":黄石老人的美名也传遍人间。
# 夫子扬清芬:一作夫子称卓绝,超然继清芬。
"胡月入紫微":叛逆安禄山惊扰皇上,
# 紫微:星宿名,即紫微垣,其象征帝王,此借指唐玄宗代表的唐王朝朝廷。,胡月: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
"三光乱天文":三色逆光扰乱天文星象。
# 三光:指日、月、星。
"高公镇淮海":高适公镇守淮海,
"谈笑却妖氛":谈笑之间就扫除了永王之乱的妖氛。
# 却妖氛:扫除妖氛,指平定安史之乱。
"采尔幕中画":皇上采纳你的谋略策划,
# 幕中画:军幕中的长策、画通划,谋划。
"戡难光殊勋":很快克除大难,你的功勋卓著。
# 戡难:铲除战乱。
"我无燕霜感":我倒并无冤屈的感觉,
# 燕霜感:指燕地降霜的感应。
"玉石俱烧焚":玉石俱焚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但洒一行泪":我只能洒下一行泪水,
"临歧竟何云":在分别的路口又能说什么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历史上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的辉煌与当下自己身陷牢狱的困境相对比,凸显出自身的无奈与期望;同时把张良的智勇与自己的遭遇相映照,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张力。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张良的典故,如“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借张良得黄石公授书、与沧海君谋刺秦始皇等事迹,以古比今,既赞颂张良的智勇,也暗示当下局势需要如张良般的人才,为诗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2. 分段赏析
开篇“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诗人运用典故,描绘了秦末张良出世,得黄石公授书,与沧海君谋划刺杀秦始皇的事迹。“沦玉镜”形象地写出秦朝的覆灭,“降氛氲”则赋予张良出世的神秘色彩。语言古朴大气,高度赞颂了张良智勇超群,远超萧何、陈平,为后文对现实人物的寄望做铺垫。“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这几句诗展现楚汉相争的动荡局势,生动刻画张良在关键时刻,以酒酣舞剑的潇洒姿态,凭借奇绝英谋化解汉室危机。“天地动风云”从侧面烘托出局势的紧张,“英谋信奇绝”直接表达对张良谋略的赞叹,借古喻今,暗示当下也需张良这样的人才。“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以“胡月入紫微”喻安禄山叛军扰乱大唐,局势混乱。而“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则赞颂高中丞高适镇守淮海,有能力平定叛乱,同时希望张秀才的谋略能被采纳,建立功勋。结尾“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诗人自比无法像邹衍那样感动上天,只能无奈洒泪送别,既表达身陷牢狱的绝望,又流露出对张秀才此行的期许,情感复杂而深沉。
上一篇:唐·薛逢《侠少年》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