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fēn
fēi
gòng
suǒ
cóng
liù
shì
cuī
fēng
shēng
duàn
yún
wài
yǐng
míng
yuè
zhōng
qīng
tián
guī
yuǎn
yuè
guì
jiù
cháo
kōng
jiǎo
zhī
chù
tiān
qióng

译文

一同飞翔的它们如今分离,翅膀在风中被催促着飞行。叫声在碧云之外中断,身影在明月中显得孤独。回到青田的路途遥远,月桂旁的旧时巢穴已空。振翅高飞却不知去往何处,天涯辽阔没有尽头。

逐句剖析

"分飞共所从":一同飞翔的它们如今分离,

"六翮势摧风":翅膀在风中被催促着飞行。

# 势摧风:气势摧垮大风。摧:集作催。,六翮: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一个翅膀有三翮。

"声断碧云外":叫声在碧云之外中断,

#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声断:声音断绝。

"影孤明月中":身影在明月中显得孤独。

# 影孤:身影孤独。

"青田归路远":回到青田的路途遥远,

# 归路:归还的路程。,青田:地名。浙江省青田县,产鹤著名,也故代称鹤。

"月桂旧巢空":月桂旁的旧时巢穴已空。

# 旧巢:旧日的鸟巢。,月桂:神话传说里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月光。月:集作丹。

"矫翼知何处":振翅高飞却不知去往何处,

# 矫翼:展翅。

"天涯不可穷":天涯辽阔没有尽头。

# 穷:穷尽。穷究。,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琴曲歌辞·别鹤》是唐代诗人杜牧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诗。诗歌通过描绘双鹤分飞后的孤独情景,借“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等意象展现离别后的孤寂,运用“青田”“月桂”等典故暗喻仕途漂泊,尾联以问句强化漂泊无依之感。全诗对仗工整,将离别之情与孤独意境相结合,以孤鹤为载体寄托了宦游漂泊的身世之感,体现了对传统“别鹤”主题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本诗描绘了双鹤分飞后的孤独情景,抒写了离情别绪,隐喻现实理想归宿的渺茫。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全诗以“别鹤”为载体,通过描写双鹤分离后孤鹤的处境,如“分飞共所从,六翮势催风”等句,抒发了离别后的忧愁、孤独以及宦游漂泊的感怀。用典:题名“别鹤”源自汉乐府琴曲《别鹤操》,取材于高陵牧子夫妇被迫离散时以琴曲抒怀的典故:高陵牧子夫妇恩爱度日,却遭变故被迫离散。牧子悲恸难抑,以古琴抒怀,琴音如孤鹤哀鸣,诉尽离愁。此曲便是《别鹤操》,“别鹤”也成为夫妇离散、离愁别绪的代名词。作者化用词典意在通过分飞双鹤的意象抒写离情别绪。

3. 分段赏析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催风”:描绘双鹤分离的场景,“共所从”暗示它们曾一同生活,如今却“分飞”,“六翮势催风”中“六翮”指鸟的翅膀,“催风”既写出飞行之态,又暗喻外力导致的被迫离散,奠定全诗哀婉的基调。​“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刻画孤鹤的处境。鹤的叫声在碧云之外中断,无法传递给同伴;它的身影在明月中显得格外孤独,“声断”“影孤”形成强烈的孤寂感。​“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青田”是鹤的故乡,“月桂旧巢”是鹤曾经的栖息之地。如今归路遥远,旧巢已空,既写出鹤的无依无靠,又暗喻诗人对理想归宿渺茫的感慨,将孤独之情进一步深化。​“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鹤振翅高飞却不知去往何方,天涯辽阔没有尽头。此句不仅写出鹤的漂泊无依,更拓展至对生命际遇的思考,强化了苍凉悠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寝夜》

下一篇:唐·杜牧《石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