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wài
chú

朝代:唐作者:曹松浏览量:2
qiān
mén
tíng
liáo
zhào
lóu
tái
zǒng
wèi
nián
guāng
cuī
bàn
yīn
fēng
juǎn
gēng
chūn
bèi
jiǎo
chuī
lái
níng
hǎo
niǎo
huā
yīng
yǒu
yóu
dài
dòng
kāi
shì
duō
jiàn
píng
wěn
shuí
néng
jiǔ
zhù
zhāo
huí

译文

千家万户庭中的火炬照亮楼台,仿佛都在为匆匆流逝的时光而催促。半夜时分,腊月被风席卷而去,五更天里,春天随着号角声被吹来。怎会没有鸟儿盼望着繁花盛开,想必也有游鱼期待着冰面解冻。若不是人生道路渐趋平稳,又有谁能唤来美酒,祝祷美好的未来。

逐句剖析

"千门庭燎照楼台":千家万户庭中的火炬照亮楼台,

# 庭燎:庭中用于照明的火炬大烛。

"总为年光急急催":仿佛都在为匆匆流逝的时光而催促。

"半夜腊因风卷去":半夜时分,腊月被风席卷而去,

# 腊:祭名,古代在阴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

"五更春被角吹来":五更天里,春天随着号角声被吹来。

#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

"宁无好鸟思花发":怎会没有鸟儿盼望着繁花盛开,

"应有游鱼待冻开":想必也有游鱼期待着冰面解冻。

"不是多岐渐平稳":若不是人生道路渐趋平稳,

# 岐:音、义同“歧”,即歧路、岔路。

"谁能呼酒祝昭回":又有谁能唤来美酒,祝祷美好的未来。

# 昭回:星辰光耀回转。这里借指日月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外除夜》是晚唐诗人曹松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主题围绕岁时更替与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运用典故化用,还通过意象对比,强化除夕作为岁月分界的象征意义。首联展现万家灯火的除夕场景,颔联以“腊”“春”对比喻示新旧交替,颈联借鸟思花发、鱼待冻开表达对新春的期盼,尾联“多歧”暗指人生际遇,抒发感慨。此诗用语精炼,借景抒情、用典巧妙,将除夕氛围与个人情思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曹松(830?~902?),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唐昭宗天复元年中进士,年已70余岁,特授校书郎,不久病卒。其诗学贾岛,取境幽深,多清苦澹宕风味,工于铸字炼句,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句颇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南海旅次》《中秋对月》。著有《曹松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除夕的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灯火通明的场景,展现了冬去春来的时序更替,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急切期盼,以及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千门庭燎照楼台”中,“庭燎”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原指古代庭院照明的火炬,诗中用此典展现除夕灯火辉煌的景象;“不是多岐渐平稳”中,“多歧”源自《列子・说符》中“大道以多歧亡羊”典故,暗指人生道路的曲折,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对比:“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将代表旧岁的“腊”和代表新春的“春”在时间上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时序意象的交替,强化了除夕作为岁月分界的象征意义,使新旧更替的表达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描绘出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庭中的火炬照亮楼台的热闹场景,点明是除夕,同时“年光急急催”传达出时光匆匆、岁月紧迫之感,奠定全诗感慨时光的基调。颔联“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从时间角度,写出半夜腊月被风卷走,五更春天随着号角声来临,通过“腊”与“春”的交替,形象地表现出冬去春来、新旧更替,暗示时光流转的不可阻挡。颈联“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以鸟思花发、鱼待冻开的想象,从自然界生物的角度,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体现出生命对美好、新生的向往,进一步烘托新春将至的氛围。尾联“不是多歧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多歧”暗示人生道路的曲折,诗人感慨若不是人生渐趋平稳,又怎会有心情呼酒庆祝时光回归,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当下安稳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夤《读史》

下一篇:唐·李中《悼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