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ng
tíng

朝代:唐作者:曹松浏览量:1
dōng
西
nán
běi
lián
kōng
shàng
wéi
liú
xiǎo
duǒ
fēng
cháng
yuè
yáng
fān
jiǎo
yún
mèng
zhuǎn
lóng
huí
yuè
guò
qiān
qǐng
jìn
xīng
shèng
chóng
zhí
dào
jié
hái
zuò
shì
shí
yīng
yǒu
rén
féng

译文

四面八方都连着天空,湖面上只剩下几座小山峰像花朵一样漂浮着。长久以来与岳阳城共同翻涌着战鼓号角之声,始终不离开云梦泽区域与鱼龙幻化相伴。湖水仿佛能将日月倒吸过千顷波涛,铺开整片星河却只剩下一层水波。直到大劫过后湖床变成陆地之时,那时应该会有仙人相遇。

逐句剖析

"东西南北各连空":四面八方都连着天空,

"波上唯留小朵峰":湖面上只剩下几座小山峰像花朵一样漂浮着。

"长与岳阳翻鼓角":长久以来与岳阳城共同翻涌着战鼓号角之声,

"不离云梦转鱼龙":始终不离开云梦泽区域与鱼龙幻化相伴。

"吸回日月过千顷":湖水仿佛能将日月倒吸过千顷波涛,

"铺尽星河剩一重":铺开整片星河却只剩下一层水波。

"直到劫余还作陆":直到大劫过后湖床变成陆地之时,

"是时应有羽人逢":那时应该会有仙人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洞庭湖》是晚唐诗人曹松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恢弘笔触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气象,首联“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展现湖面横绝天地、唯余孤峰的浩渺意境;颔联“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通过岳阳城头鼓角与云梦泽的鱼龙幻化,赋予湖泊以历史厚重感与时空流动性;颈联“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以夸张手法呈现湖水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星河倒影与水光天色相映成趣;尾联“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则突破时空局限,设想湖床成陆后的仙踪遐想。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展现自然奇观的同时渗透着对永恒与瞬息的哲学思考,既具雄浑壮阔的写实精神,又蕴含飘逸出世的隐逸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曹松(830?~902?),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唐昭宗天复元年中进士,年已70余岁,特授校书郎,不久病卒。其诗学贾岛,取境幽深,多清苦澹宕风味,工于铸字炼句,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句颇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南海旅次》《中秋对月》。著有《曹松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两句是描绘洞庭湖的全景。一个“连”字将洞庭湖的浩渺无垠尽显,它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延展,与天空无缝衔接,水天交融,辽阔无边。而“波上唯留小朵峰”,在这茫茫无际的湖面之上,仅有一座小山峰如同花朵般孤零浮现。这里运用了借代手法,以“空”指代天空,“小朵”指代岛屿,形象地勾勒出洞庭湖湖面开阔、仅有少量山峰点缀的画面,使场景极具美感与诗意。​“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两句是写洞庭湖与周边名胜的关联。“岳阳”指湖南的岳阳城,此地有著名的岳阳楼,“鼓角”本是战争时传递信号的乐器,在这里,诗人以“翻鼓角”形容洞庭湖的波涛汹涌,好似战鼓号角在翻涌,又仿佛在诉说洞庭湖一带常常发生战事。“云梦”是古代楚国的地名,传说此地为沼泽地,有众多神奇鱼龙出没,诗人借此表明洞庭湖与云梦相连,暗示洞庭湖中也有奇异生物。诗人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现实中的战争场景与古老的神话传说相结合,赋予洞庭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神秘气息。​“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两句着重描绘洞庭湖夜晚的壮美景色。诗人巧用夸张和比喻,将洞庭湖比作能吸纳与反射天体光芒的巨大存在,它犹如一面巨型镜子,把日月的光辉吸纳其中,又在千顷湖面上铺展开来。“铺尽星河剩一重”,将天空比作星河,湖面比作镜子,仿佛整个星河都被平铺在湖面上,并且因为洞庭湖的映照,星河都仿佛多了一重,呈现出一种奇幻而壮观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未来的想象与期待。“劫馀”指世界末日之后,诗人设想洞庭湖即便历经沧桑巨变,直至世界末日,甚至变成陆地,也依然存在。“羽人”即神话中的飞仙,到那时或许会有飞仙降临此地。诗人运用假设和寓言的手法,将洞庭湖视为永恒不变的存在,把未来想象成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洞庭湖的敬畏与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下一篇:唐·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