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
·
zāi
yuǎn
zhēng
rén

朝代:唐作者:鲍溶浏览量:1
zhēng
rén
xié
shǒu
shàng
liáng
líng
bié
chù
yǎo
yǎo
xuán
míng
xiāng
cóng
lián
nián
zhēng
guǐ
fāng
jiǔ
xíng
hàn
sān
zhān
cháng
bǎi
zhàn
shēn
qiě
zài
wēi
gōng
xìn
nán
wàng
yuǎn
chéng
yún
tái
fēi
shì
shú
gǎn
dāng
luò
diào
guǎng
广
bái
shǒu
guò
yáng
xián
gōng
shī
yuè
yǐng
láo
jiàn
lóng
guāng
shǐ
shù
jīn
lái
chéng
shuāng
míng
nǎi
xián
shì
shēng
jiàn
xiāng
yǎn
fēng
péi
huí
shào
nián
chǎng
chéng
zāi
rén
yán
niǎo
jìn
liáng
gōng
cáng

译文

征人吟唱着古老的军歌,携手登上送别的河桥。李陵战败别离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幽暗深邃的幽冥之地。回忆当年踏上这条征途,连年征战在边远的异族之地。长期征战忘记汉家年月,多次濒死裹着毛毡衣裳。身经百战侥幸存活,微小的功绩却始终难以忘怀。朝廷云台阁的功勋榜单遥不可及,若非权势庇护,谁敢直面生死。夕阳下祭奠李广将军,白发苍苍路过河阳古战场。闲置的弓箭失去了寒月般的光泽,疲惫的宝剑不再有斩敌的锋芒。离开家乡时刚束发成年,归来时满头白发如霜。那所谓的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求活着回到父母身旁。压抑着刘邦《大风歌》般的豪情,徘徊在少年血战的旧地。古人说得真对啊,鸟打完了,再好的弓箭也该收起来了。

逐句剖析

"征人歌古曲":征人吟唱着古老的军歌,

# 古曲:应是指汉乐府的古辞曲。,征人:远征之人。

"携手上河梁":携手登上送别的河桥。

# 携手上河梁:古歌名。河梁:河上的桥梁。桥梁。借指送别之地。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李陵死别处":李陵战败别离的地方,

# 别处:他乡。,李陵:汉朝名将李广之孙。与匈奴交战,被俘投敌。

"窅杳玄冥乡":如今已是一片幽暗深邃的幽冥之地。

# 玄冥:神名。北方之神。旧时指阴间,九泉。玄:一作去。,窅杳:昏暗貌。幽远貌。犹渺茫。犹隐约,依稀。

"忆昔从此路":回忆当年踏上这条征途,

# 从:沿着。跟从。,忆昔:回忆往昔。

"连年征鬼方":连年征战在边远的异族之地。

# 鬼方: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久行迷汉历":长期征战忘记汉家年月,

# 汉历:汉朝的日历。,迷:迷惑。不清楚。

"三死毡衣裳":多次濒死裹着毛毡衣裳。

# 毡衣裳:亦作“毡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可长时间不洗。,三死:多次洗涤。死:一作洗。

"百战身且在":身经百战侥幸存活,

# 且:尚且,还。

"微功信难忘":微小的功绩却始终难以忘怀。

# 信:相信。,微功:微薄的功劳。自谦语。

"远承云台议":朝廷云台阁的功勋榜单遥不可及,

# 云台:高耸入云的台阁。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承:承担。承恩。,远:远时。遥远的时候。

"非势孰敢当":若非权势庇护,谁敢直面生死。

# 孰:谁。怎。,非势:没有势力。

"落日吊李广":夕阳下祭奠李广将军,

# 李广:汉代名将,李陵的祖父。,吊:吊念。凭吊。,落日:落日之时。

"白首过河阳":白发苍苍路过河阳古战场。

# 河阳: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黄河北岸。,白身:没有官位的人。特指罢官者的身份。首:一作身。

"闲弓失月影":闲置的弓箭失去了寒月般的光泽,

# 闲弓:闲置的弓箭。

"劳剑无龙光":疲惫的宝剑不再有斩敌的锋芒。

# 龙光:宝剑的光芒。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天子气,瑞气。非凡的风采,神采。,劳剑:劳损的宝剑。

"去日始束发":离开家乡时刚束发成年,

"今来发成霜":归来时满头白发如霜。

"虚名乃闲事":那所谓的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

# 闲事:闲散事奉。事居闲职。无关紧要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乃:才。于是。

"生见父母乡":只求活着回到父母身旁。

# 父母乡:父母的家乡。,生见:活着看见。

"掩抑大风歌":压抑着刘邦《大风歌》般的豪情,

# 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掩抑:低沉抑郁。犹抑扬。

"裴回少年场":徘徊在少年血战的旧地。

# 少年场:年轻人聚会的场所。侠义比武的场所。,裴回: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

"诚哉古人言":古人说得真对啊,

# 诚哉:真诚啊,真实啊。

"鸟尽良弓藏":鸟打完了,再好的弓箭也该收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哉远征人》是唐代诗人鲍溶写的一首五言乐府诗,大概创作于中唐时期。鲍溶在元和四年考中进士,一生漂泊困顿,他写的诗擅长古乐府体裁,风格清峻苍凉。这首诗从征人的视角展开,通过“连年征鬼方”“三死毡衣裳”等戍边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将士们长期作战无法回家、功劳微小却危险的处境。诗中还融入了李陵与匈奴诀别、李广白了头仍未能封侯等历史故事,结尾则化用了“鸟尽良弓藏”的俗语,进一步引发对战争残酷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作品用乐府旧题来反映现实中的戍边疾苦,文字风格冷峻悲怆,既有古代诗歌的雅正气息,又带有对现实的关注。晚唐张为在《诗人主客图》里,把这首诗归为“博解宏拔”这类风格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鲍溶(?~?),唐代诗人。字德源,自称“楚客”。早年北游太原,后游宣州、越州。元和进士,仕宦不显。一生漂泊四方,穷愁潦倒,终客死异乡。诗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尊其为“博解宏拔主”,将其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代表作品有《怀仙二首》《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以征人视角描绘连年征战、三死毡衣等戍边场景,展现将士久战无归、功微命危的生存困境,融李陵诀别、李广白首等历史典故,结尾化用“鸟尽良弓藏”古语,体现了战争残酷性与命运无常。

2. 写作手法

用典:“李陵死别处,杳杳玄冥乡”巧用李陵典故,原典指李陵与苏武诀别于河梁后降匈奴,终死异域。诗中借“死别处”“玄冥乡”呼应典故,写征人踏上李陵诀别之路,暗抒远征不归的悲苦。“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用李广典故,原典指李广战功赫赫却白首未封侯。诗中以“白首”呼应典故,叹征人如李广般劳而无功,强化命运不公之感。化用:“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化用古语,原指飞鸟尽后良弓被弃。诗中以此收束,暗指征人征战功成却遭冷落,深化对战争残酷与功臣境遇的悲叹。

3. 分段赏析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征场景:士兵们唱着苍凉的古曲,结伴踏上河桥,开篇即奠定全诗悲壮基调。“歌古曲”暗含历史厚重感,“携手”二字则透露出同袍间的情谊,为后文写征人孤寂作铺垫。“李陵死别处,杳杳玄冥乡”用“李陵”典故,借汉代名将李陵兵败匈奴、最终死在他乡的悲剧,暗示征人所去之地的遥远与凶险。“杳杳玄冥乡”以“杳杳”状其渺茫,描写了归途难觅的绝望感。“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转入回忆:当年正是从这条路出发,连年征战在偏远的“鬼方”之地。“连年”二字道尽战争之久,“鬼方”则暗指边地的荒蛮,为后文写征人身心创伤蓄势。“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具体刻画征战之苦:长期漂泊导致迷失汉家历法,三次濒死仍裹着破毡衣。“迷汉历”以时间描写侧面写征战的漫长,“三死”与“毡衣裳”则从生死危机与生存条件两方面,突出征人九死一生的艰辛。“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笔锋一转,写征人虽幸存却仍有执念:历经百战性命犹在,那点微小的战功终究难以释怀。“身且在”与“微功难忘”,生存已是幸运,却仍被功名束缚,暗含对战争意义的迷茫。“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进一步反思战争原因,“云台议”代指朝廷开疆的决策,若非有权势者推动,谁愿承担这残酷的战争?此句隐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隐晦批判。“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以“李广”自比:落日时分凭吊这位“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名将,自己却已白首,只能途经河阳(古战场)。“吊李广”既是对英雄的追慕,也是对自己“老而无成”的悲叹。“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用兵器意象写心境:闲置的弓失去了月光般的锐利,辛劳的剑也褪去了龙鳞般的光泽。以“闲弓”“劳剑”的对比,暗喻征人从征战到归乡后,身心俱疲的状态。“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离家时刚束发,归来时已白发如霜。“始”与“成霜”的对比,描写了半生的漂泊,读来令人唏嘘。“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直抒胸臆:所谓的功名不过是空事,如今只愿活着回到父母身旁。“虚名”与“生见”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征人对平凡生活的渴望,与前文“微功难忘”形成情感转折。“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以典故收束心境:想高唱刘邦的《大风歌》抒怀,却只能压抑地徘徊在少年曾游之地。“掩抑”写尽壮志难酬的苦涩,“裴回”则透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怅惘。“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引用“鸟尽弓藏”的典故,以冷峻笔触总结战争本质:正如猎鸟完毕便收弓,征人的功绩终将被统治者抛弃。此句不仅深化了对战争的批判,更道尽底层士兵的悲剧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野居书情》

下一篇:唐·杜牧《琴曲歌辞·别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