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歌古曲":征人传唱着古老的战歌,
# 古曲:应是指汉乐府的古辞曲。,征人:远征之人。
"携手上河梁":携手登上河边的山梁。
# 携手上河梁:古歌名。河梁:河上的桥梁。桥梁。借指送别之地。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李陵死别处":这里曾是李陵捐躯之处,
# 别处:他乡。,李陵:汉朝名将李广之孙。与匈奴交战,被俘投敌。
"窅杳玄冥乡":如今已化作深远幽暗的冥乡。
# 玄冥:神名。北方之神。旧时指阴间,九泉。玄,一作去。,窅杳:昏暗貌。幽远貌。犹渺茫。犹隐约,依稀。一作杳杳。
"忆昔从此路":回忆往昔从这条道路出征,
# 从:沿着。跟从。,忆昔:回忆往昔。
"连年征鬼方":连年征战那荒蛮的鬼方。
# 鬼方: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久行迷汉历":长期跋涉迷失了汉朝历法,
# 汉历:汉朝的日历。,迷:迷惑。不清楚。
"三死毡衣裳":多次险些命丧在毡衣寒裳。
# 毡衣裳:亦作“毡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可长时间不洗。,三死:多次洗涤。死,一作洗。
"百战身且在":历经百战身躯侥幸留存,
# 且:尚且。还。
"微功信难忘":微小的战功确实难以遗忘。
# 信:相信。,微功:微薄的功劳。自谦语。
"远承云台议":远方传来云台论功的消息,
# 云台议:指朝廷的命令。云台:高耸入云的台阁。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承:承担。承恩。,远:远时。遥远的时候。
"非势孰敢当":若非权势显赫谁敢担当。
# 孰:谁。怎。,非势:没有势力。非:无。
"落日吊李广":落日余晖中凭吊李广将军,
# 李广:汉代名将,李陵的祖父。,吊:吊念。凭吊。,落日:落日之时。
"白首过河阳":满头白发独自从河阳返乡。
# 河阳: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黄河北岸。,白首:没有官位的人。特指罢官者的身份。首,一作身。
"闲弓失月影":闲置的弓箭空对月影,
# 闲弓:闲置的弓箭。
"劳剑无龙光":劳损的长剑不再闪耀龙光。
# 龙光:宝剑的光芒。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天子气,瑞气。非凡的风采,神采。,劳剑:劳损的宝剑。
"去日始束发":出征时还是束发的少年,
"今来发成霜":如今归来鬓发已如秋霜。
"虚名乃闲事":所谓虚名不过是身外闲事,
# 闲事:闲散事奉。事居闲职。,乃:才。于是。
"生见父母乡":只盼活着回到父母故乡。
# 父母乡:父母的家乡。,生见:活着看见。
"掩抑大风歌":低声吟唱起《大风歌》,
# 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掩抑:低沉抑郁。犹抑扬。
"裴回少年场":徘徊在昔日的少年战场。
# 少年场:年轻人聚会的场所。侠义比武的场所。,裴回: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
"诚哉古人言":古人的话真是真切啊,
# 诚哉:真诚啊,真实啊。
"鸟尽良弓藏":“鸟尽弓藏”,敌寇扫尽良弓便被收藏。
中唐诗人
鲍溶(?~?),唐代诗人。字德源,自称“楚客”。早年北游太原,后游宣州、越州。元和进士,仕宦不显。一生漂泊四方,穷愁潦倒,终客死异乡。诗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尊其为“博解宏拔主”,将其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代表作品有《怀仙二首》《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1. 写作手法
用典:“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诗中融入李陵诀别、李广白首等历史典故,李陵出征诀别家国的悲怆、李广终生征战却未得封侯的失意,与征人自身的处境相呼应,既丰富了诗歌内涵,又将个体的苦难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连,强化了对战争中将士悲惨命运的感慨。化用:“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化用了“鸟尽良弓藏”这一古语(原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为飞鸟射尽后,好弓就会被收藏起来,比喻事成之后抛弃有功之人)。诗人将这一古语融入对征人命运的感慨中,暗指将士们在连年征战、历经生死后,即便侥幸存活,也可能面临功成被弃的结局。这种化用并非直接引用,而是将古语的内涵与征人的现实处境相结合,既简洁有力地表达了对战争中“有功无赏、命运由人”的愤懑,又让诗句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使对战争残酷性和人性凉薄的批判更具普遍性,引发读者对征人悲剧命运的深层共鸣。
2. 分段赏析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开篇描绘征人唱着古曲登上河梁,回忆起从这里出征连年征战鬼方,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点明了远征的主题。“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征人长期在外打仗,连中原的历法都记不清了,好几次差点死掉,身上的毡衣都破旧不堪。征人多次面临死亡,虽身经百战但仍记得自己的微小战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征人对自身价值的执着。“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提到云台论功,暗示权势对功名的操纵,又以李广到老没得到应有的封赏这个典故和征人白发返乡的形象,突出了功成后不被重视的悲凉。“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闲置的弓箭蒙了尘,连月光都照不到;长期使用的长剑也磨坏了,这些都像征人一样被弃置不用。通过闲置的弓箭和劳损的长剑,象征征人被弃用,再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是唯一的心愿。“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以低声吟唱《大风歌》和徘徊战场的行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愤懑,最后用“鸟尽弓藏”的典故直接点明主题,批判统治者的薄情寡恩。
上一篇:唐·韦表微《池州夫子庙麟台》
下一篇:唐·施肩吾《山中玩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