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āi
yuǎn
zhēng
rén

朝代:唐作者:鲍溶浏览量:1
zhēng
rén
xié
shǒu
shàng
liáng
líng
bié
chù
yǎo
yǎo
xuán
míng
xiāng
cóng
lián
nián
zhēng
guǐ
fāng
jiǔ
xíng
hàn
sān
zhān
cháng
bǎi
zhàn
shēn
qiě
zài
wēi
gōng
xìn
nán
wàng
yuǎn
chéng
yún
tái
fēi
shì
shú
gǎn
dāng
luò
diào
guǎng
广
bái
shǒu
guò
yáng
xián
gōng
shī
yuè
yǐng
láo
jiàn
lóng
guāng
shǐ
shù
jīn
lái
chéng
shuāng
míng
nǎi
xián
shì
shēng
jiàn
xiāng
yǎn
fēng
péi
huí
shào
nián
chǎng
chéng
zāi
rén
yán
niǎo
jìn
liáng
gōng
cáng

译文

征人传唱着古老的战歌,携手登上河边的山梁。这里曾是李陵捐躯之处,如今已化作深远幽暗的冥乡。回忆往昔从这条道路出征,连年征战那荒蛮的鬼方。长期跋涉迷失了汉朝历法,多次险些命丧在毡衣寒裳。历经百战身躯侥幸留存,微小的战功确实难以遗忘。远方传来云台论功的消息,若非权势显赫谁敢担当。落日余晖中凭吊李广将军,满头白发独自从河阳返乡。闲置的弓箭空对月影,劳损的长剑不再闪耀龙光。出征时还是束发的少年,如今归来鬓发已如秋霜。所谓虚名不过是身外闲事,只盼活着回到父母故乡。低声吟唱起《大风歌》,徘徊在昔日的少年战场。古人的话真是真切啊,“鸟尽弓藏”,敌寇扫尽良弓便被收藏。

逐句剖析

"征人歌古曲":征人传唱着古老的战歌,

# 古曲:应是指汉乐府的古辞曲。,征人:远征之人。

"携手上河梁":携手登上河边的山梁。

# 携手上河梁:古歌名。河梁:河上的桥梁。桥梁。借指送别之地。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李陵死别处":这里曾是李陵捐躯之处,

# 别处:他乡。,李陵:汉朝名将李广之孙。与匈奴交战,被俘投敌。

"窅杳玄冥乡":如今已化作深远幽暗的冥乡。

# 玄冥:神名。北方之神。旧时指阴间,九泉。玄,一作去。,窅杳:昏暗貌。幽远貌。犹渺茫。犹隐约,依稀。一作杳杳。

"忆昔从此路":回忆往昔从这条道路出征,

# 从:沿着。跟从。,忆昔:回忆往昔。

"连年征鬼方":连年征战那荒蛮的鬼方。

# 鬼方: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

"久行迷汉历":长期跋涉迷失了汉朝历法,

# 汉历:汉朝的日历。,迷:迷惑。不清楚。

"三死毡衣裳":多次险些命丧在毡衣寒裳。

# 毡衣裳:亦作“毡裘”。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可长时间不洗。,三死:多次洗涤。死,一作洗。

"百战身且在":历经百战身躯侥幸留存,

# 且:尚且。还。

"微功信难忘":微小的战功确实难以遗忘。

# 信:相信。,微功:微薄的功劳。自谦语。

"远承云台议":远方传来云台论功的消息,

# 云台议:指朝廷的命令。云台:高耸入云的台阁。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承:承担。承恩。,远:远时。遥远的时候。

"非势孰敢当":若非权势显赫谁敢担当。

# 孰:谁。怎。,非势:没有势力。非:无。

"落日吊李广":落日余晖中凭吊李广将军,

# 李广:汉代名将,李陵的祖父。,吊:吊念。凭吊。,落日:落日之时。

"白首过河阳":满头白发独自从河阳返乡。

# 河阳: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黄河北岸。,白首:没有官位的人。特指罢官者的身份。首,一作身。

"闲弓失月影":闲置的弓箭空对月影,

# 闲弓:闲置的弓箭。

"劳剑无龙光":劳损的长剑不再闪耀龙光。

# 龙光:宝剑的光芒。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天子气,瑞气。非凡的风采,神采。,劳剑:劳损的宝剑。

"去日始束发":出征时还是束发的少年,

"今来发成霜":如今归来鬓发已如秋霜。

"虚名乃闲事":所谓虚名不过是身外闲事,

# 闲事:闲散事奉。事居闲职。,乃:才。于是。

"生见父母乡":只盼活着回到父母故乡。

# 父母乡:父母的家乡。,生见:活着看见。

"掩抑大风歌":低声吟唱起《大风歌》,

# 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掩抑:低沉抑郁。犹抑扬。

"裴回少年场":徘徊在昔日的少年战场。

# 少年场:年轻人聚会的场所。侠义比武的场所。,裴回: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

"诚哉古人言":古人的话真是真切啊,

# 诚哉:真诚啊,真实啊。

"鸟尽良弓藏":“鸟尽弓藏”,敌寇扫尽良弓便被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哉远征人》是唐代诗人鲍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大概创作于中唐。鲍溶在元和四年考中进士,一辈子漂泊不定,生活困苦,他擅长写古乐府诗,风格清新冷峻,又带着苍凉感。这首诗从出征士兵的角度来写,像“连年在鬼方征战”“多次死里逃生,穿的毡衣都破旧了”这些句子,描绘了将士们长期作战、不能回家,功劳微小却性命难保的艰难处境。诗里用到了李陵诀别、李广到老无所成等历史故事,结尾又化用了“鸟尽弓藏”的老话,表达出对战争残酷和命运无常的深切追问。作品用乐府旧题来写现实中的苦难,笔法冷静,情感悲苦,既有典雅正统的古体诗风格,又有现实主义的特点,还被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列为“博解宏拔”诗风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鲍溶(?~?),唐代诗人。字德源,自称“楚客”。早年北游太原,后游宣州、越州。元和进士,仕宦不显。一生漂泊四方,穷愁潦倒,终客死异乡。诗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尊其为“博解宏拔主”,将其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代表作品有《怀仙二首》《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诗中融入李陵诀别、李广白首等历史典故,李陵出征诀别家国的悲怆、李广终生征战却未得封侯的失意,与征人自身的处境相呼应,既丰富了诗歌内涵,又将个体的苦难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连,强化了对战争中将士悲惨命运的感慨。化用:“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化用了“鸟尽良弓藏”这一古语(原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为飞鸟射尽后,好弓就会被收藏起来,比喻事成之后抛弃有功之人)。诗人将这一古语融入对征人命运的感慨中,暗指将士们在连年征战、历经生死后,即便侥幸存活,也可能面临功成被弃的结局。这种化用并非直接引用,而是将古语的内涵与征人的现实处境相结合,既简洁有力地表达了对战争中“有功无赏、命运由人”的愤懑,又让诗句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使对战争残酷性和人性凉薄的批判更具普遍性,引发读者对征人悲剧命运的深层共鸣。

2. 分段赏析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开篇描绘征人唱着古曲登上河梁,回忆起从这里出征连年征战鬼方,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点明了远征的主题。“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征人长期在外打仗,连中原的历法都记不清了,好几次差点死掉,身上的毡衣都破旧不堪。征人多次面临死亡,虽身经百战但仍记得自己的微小战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征人对自身价值的执着。“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提到云台论功,暗示权势对功名的操纵,又以李广到老没得到应有的封赏这个典故和征人白发返乡的形象,突出了功成后不被重视的悲凉。“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闲置的弓箭蒙了尘,连月光都照不到;长期使用的长剑也磨坏了,这些都像征人一样被弃置不用。通过闲置的弓箭和劳损的长剑,象征征人被弃用,再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是唯一的心愿。“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以低声吟唱《大风歌》和徘徊战场的行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愤懑,最后用“鸟尽弓藏”的典故直接点明主题,批判统治者的薄情寡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表微《池州夫子庙麟台》

下一篇:唐·施肩吾《山中玩白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