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fē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ūn
fēng
xiān
yuàn
zhōng
méi
yīng
xìng
táo
kāi
huā
jiá
shēn
cūn
dào
chūn
fēng
wèi
lái

译文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荚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逐句剖析

"春风先发苑中梅":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

# 苑: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地面。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先发:最先催开。发:吹开。

"樱杏桃梨次第开":继而让樱杏桃梨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 次第:竞相。

"荠花榆荚深村里":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荚欢呼雀跃,

# 榆荚: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荠花:荠菜花。荠菜即今田边地中生长的一种野菜,又叫荠荠菜,嫩时可食。荠:荠菜。

"亦道春风为我来":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 我:指荠花、榆荚,此处暗指地位不高的人。,道:说。,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先写春风先吹开了苑中的梅花,随后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依次绽放,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乡村,写到荠花和榆荚也在春风中欢呼,仿佛春风是专为它们而来。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也隐含了对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像春风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当时白居易在洛阳任河南尹。在这段时间里,白居易看到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情随景生,于是写下这首诗。白居易在洛阳任职期间,目睹了春风对万物的平等眷顾:无论是名贵的花卉还是普通的野花,春风都一视同仁地吹拂它们,让它们竞相开放。诗人由此联想到社会现实,希望统治者能够像春风一样,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人才,不要有所偏私。这种对平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隐喻,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描写了春风拂过,苑中的梅花率先开放,随后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依次绽放,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这里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也隐含了对春风无私、平等的赞美。后两句写深村里的荠花和榆荚也在春风中欢呼,仿佛春风是专为它们而来。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春色的喜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像春风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诗人通过对春风和花卉的描写,表达了对春色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暗含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希望统治者不要有所偏私。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和“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它们仿佛在争先恐后地迎接春风。对比:“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前两句写春风先吹开苑中的名花,“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后两句写深村里的野花也感受到了春风。这种对比突出了春风的无私与平等,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以小见大:“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诗人通过描写春风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暗喻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以及对平等的渴望,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描绘了春风拂过,苑中的梅花率先绽放,随后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依次盛开,形成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植物比作官员,生动地展现了春风的神奇力量以及万物复苏的生机。同时,“次第”一词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生长的先后顺序,暗示了自然界等级制度的森严。后两句:“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则将视角转向乡村深处的荠花和榆荚。它们在幽深的小巷中开放,无人问津,却自作多情地认为春风是专为自己而来。这两句通过移情于物的手法,赋予了荠花和榆荚以人的情感,使它们在无人关注的环境中也充满了对春风的喜爱和期待。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自然界的植物都能享受到春风的眷顾,而底层百姓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4. 作品点评

《春风》这首诗以自然、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语言通俗易懂,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诗人巧妙地避开了对春风本身的直接描写,转而聚焦于春风拂过后的变化,凸显了春风的神奇力量和独特魅力。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诗人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春日盛景,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每一种植物都在春风中绽放的喜悦。同时,诗中对花开的动态描写细腻入微,诗人列举了多种植物的依次绽放,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这种写法不仅让诗歌显得生动活泼,更让读者在诗人的视角中感受到春日的无限生机与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咏物诗难得带有哲理。此诗先写春风来时百花争发,似是平谈无奇;下面笔锋一转,却以荠花、榆荚都齐声自称“春风为我而来”,翻空作结,便引人许多联想。世人也有许多类似荠花榆荚的,其实“春风”何尝有意理会他!想来既可笑,亦可哀,亦可叹。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辋川别业》

下一篇:唐·卢肇《竞渡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