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yuè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hán
guāng
chuí
jìng
hào
cǎi
mǎn
zhòng
chéng
wàn
guó
jìn
fēn
zhào
shuí
jiā
míng
huái
shū
yǐng
xiān
guì
dòng
qiū
shēng
yǒu
cháng
mén
é
méi
duì
xiǎo
qíng

译文

清冷的月光洒落在寂静的夜晚,明亮的光辉笼罩着长安城。天下各个地方都被这月光照耀着,哪一家没有享受到这明亮的月光呢。古老的槐树投下稀疏的影子,月宫中的桂树在秋风中发出声响。只有那长门宫中的女子,在这明亮的月光下独自度过一夜,直到清晨,独自面对那晴朗的天空。

逐句剖析

"寒光垂静夜":清冷的月光洒落在寂静的夜晚,

"皓彩满重城":明亮的光辉笼罩着长安城。

"万国尽分照":天下各个地方都被这月光照耀着,

"谁家无此明":哪一家没有享受到这明亮的月光呢。

"古槐疏影薄":古老的槐树投下稀疏的影子,

"仙桂动秋声":月宫中的桂树在秋风中发出声响。

# 仙桂:桂树,传说月中有桂,故称。

"独有长门里":只有那长门宫中的女子,

# 长门:汉朝宫名,汉武帝时,陈泉后失龙,居于长门宫。

"蛾眉对晓晴":在这明亮的月光下独自度过一夜,直到清晨,独自面对那晴朗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安夜月》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描绘了长安夜晚明月高悬的景象,月光洒遍重城,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广阔的感觉。诗中既有对月夜美景的描写,又通过“古槐”“仙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最后两句写长门宫中的女子在月光下独自面对清晨,含蓄地表达了宫女的寂寞哀怨之情,体现了杜牧诗歌在写景之余,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长安夜月的景色,如“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等句,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为后文抒发宫女的寂寞哀怨之情做铺垫。对比:将天下人家都能享受月光的美好与长门宫中宫女的孤独寂寞进行对比,突出了宫女的悲惨处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2. 分段赏析

《长安夜月》首联“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寒光”“皓彩”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清冷明亮,“垂”“满”二字使月光仿佛具有了动态感,笼罩了整个长安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宏大的氛围。颔联“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进一步拓展了视野,说月光普照天下,没有哪一家不被这明亮的月光所照耀。这两句从长安的月光联想到天下,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也暗示了月光的公平无私。颈联“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通过描写“古槐”的稀疏影子和“仙桂”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增添了月夜的清幽之感。“古槐”“仙桂”都是富有诗意的意象,“疏影薄”“动秋声”细腻地表现了月夜下景物的特点,同时点明了季节是秋天。尾联“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笔锋一转,写到只有长门宫中的女子,在这明亮的月光下独自度过一夜,直到清晨。“长门”代指失宠的宫女居住的地方,“蛾眉”指代宫女,“对晓晴”则突出了宫女的孤独寂寞,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月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卧病》

下一篇:唐·薛涛《咏八十一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