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帆遇风劲":扬起船帆遇到强劲的风,
"逸势如飞奔":船的态势轻快如飞奔。
"缥缈凌烟波":船只缥缈地凌驾于烟波之上,
"崩腾走川原":像奔腾一样在川原间疾驰。
"两山夹沧江":两座山夹着沧江,
"豁尔开天门":豁然间形成天门大开的景象。
"须臾轻舟远":不一会儿轻舟已远去,
"想象孤屿存":在想象中留存着孤屿的样子。
"归路日已近":回家的路日子已临近,
"怡然慰心魂":心情愉悦慰藉心灵。
"所经多奇趣":所经历的有很多奇妙有趣之事,
"待与吾友论":等待与我的友人谈论分享。
"一日如三秋":一天就好像过了三年那么漫长,
"相思意弥敦":对友人相思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厚了。
唐代道教学者
吴筠(?~778),唐代道教学者。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陶弘景之四传弟子。天宝初年,被唐玄宗召入京师,请度为道士,入嵩山嵩阳观,从道士冯齐整学正一之法。安史之乱后,避乱南行,后卒于越中,弟子私谥宗玄先生。吴筠能诗善赋,文辞工美。其诗文多咏历代神仙高士之事,亦有游历山水、感怀时事之作。其用神仙信仰阐发老庄之道,并认为老子之道与孔孟之道实质上不矛盾,主张以道为本,纳儒入道。著有《神仙可学论》《玄纲论》。今传《宗玄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举帆遇风劲,逸势如飞奔”:直接切入行旅场景,诗人扬帆起航,恰好遇到强劲的风,船只凭借风势,以飞奔之姿在水上前行,一个“奔”字生动地展现出船行的快速与气势,为全诗奠定了轻快的基调。“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此四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行舟途中的所见之景。船只缥缈地凌驾于烟波之上,如奔腾般在川原间疾驰。接着聚焦于天门山,两岸的山峦夹着沧江,豁然间形成了如同天门大开的壮观景象。诗人从整体的烟波川原,到具体的天门山景,层次分明地展现出山水的雄浑壮阔,让读者身临其境。“须臾轻舟远,想象孤屿存”:诗人的轻舟很快就渐行渐远,而刚刚经过的那些景色,如孤屿等,只能在想象中留存。此句在写景中,也隐隐透露出一丝时光流逝、美景易逝的感慨,为后文情感的转折做铺垫。“归路日已近,怡然慰心魂。所经多奇趣,待与吾友论”:四句情感升华,诗人想到归期日益临近,心中感到愉悦,旅途的疲惫也得到慰藉。而这一路上所经历的诸多奇妙有趣之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友人谈论分享。“怡然”直接点明心情,“待与吾友论”则将对友人的思念和分享欲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化用典故,以夸张手法言思念之苦,行舟途中因友人不在,觉时光漫长。“相思意弥敦”直抒胸臆,点明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深切展现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渴盼相见的真挚情谊。
下一篇:唐·吕岩《渔父词一十八首·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