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圣睹昌期":偶然遇到圣明君主,目睹这昌盛的时代,
"受恩惭弱质":承受皇恩却惭愧自己资质浅薄。
"幸逢良宴会":有幸参加这场美好的宴会,
"况是清秋日":更何况正值清爽的秋日。
"远岫对壶觞":远处的山峦映衬着酒杯,
# 觞:盛满酒的杯。亦泛指酒器。,岫:峰峦。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澄澜映簪绂":清澈的水波倒映着官员的衣冠。
# 簪绂: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表现显贵。
"炮羔备丰膳":烤羊羔备好了丰盛的菜肴,
"集凤调鸣律":奏响和谐的乐章如同凤凰和鸣。
# 集凤:本意谓凤栖于树。后比喻聚集贤才。
"薄劣厕英豪":我这样平庸之人竟与英才同列,
# 薄劣:低劣;拙劣。有时用为谦辞。
"欢娱忘衰疾":欢乐中竟忘却了衰老与疾病。
"平皋行雁下":水边平地上大雁列队飞过,
# 皋:水田。
"曲渚双凫出":弯曲的小洲上野鸭成双游出。
# 凫: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凫》:“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矢出,用为药,倍胜者也。”,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沙岸菊开花":沙岸边菊花盛开,
"霜枝果垂实":结霜的枝头果实累累低垂。
"天文见成象":天象显现吉兆,
"帝念资勤恤":皇帝心怀勤政爱民的思虑。
"探道得玄珠":我探索大道寻得真理,
# 玄珠:黑色明珠。
"斋心居特室":静心修养独居幽室。
"岂如横汾唱":哪里像当年汉武帝汾水宴饮的欢歌,
# 横汾:据《汉武故事》,汉武帝曾巡幸河东郡,在汾水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之句。后人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其事徒骄逸":徒然追求骄奢放逸之事。
# 徒:一作从。
唐代文学家
崔元翰(729?~795),唐代文学家。名鹏,字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人。早年被杨炎引荐,德宗建中二年状元及第,先后参加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成绩均为甲第,名动天下。后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其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师法班固、蔡邕,文思精密,为时所称。《全唐诗》存其诗7首,《全唐文》存其文13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应制诗。全诗围绕重阳曲江宴饮展开,先以自谦之词表达对盛世皇恩的感激,庆幸于清秋时节参与盛会;继而铺陈宴会场景,描绘优美环境、丰盛膳食与欢乐氛围;又刻画周围秋景,雁凫、菊果相映成趣;最后歌颂国家繁荣与帝王勤政,彰显诗人追求精神富足、不慕奢靡的心志,生动展现了宴饮之盛与诗人的复杂情思。
2. 分段赏析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两句开篇点明主旨。诗人感慨自己恰逢圣明君主,得以目睹昌盛时期,“偶圣”强调遇见明君的幸运;“受恩惭弱质”则表达了自己受朝廷恩泽,却自愧资质平庸,奠定了全诗感恩戴德的基调,也体现出臣子对君主的恭敬谦逊态度。“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此句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幸逢”直接表明有幸参与这场美好的宴会,“况是清秋日”进一步强调时间节点,在这清爽宜人的秋日里举办宴会,更增添了愉悦之感,为后文描写宴会场景做铺垫。“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两句是对宴会场景的环境描写。远处的山峦与手中的酒杯相对,清澈的水波映照出官员们的冠饰礼服。“远岫”与“壶觞”、“澄澜”与“簪绂”形成巧妙的对仗,既展现出宴会环境的开阔优美,又暗示出宴会参与者的身份地位,营造出高雅、闲适的氛围。“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描写宴会的丰盛与高雅。“炮羔”说明准备了丰盛的美食,体现宴会的奢华;“集凤调鸣律”则以凤凰聚集比喻音律和谐美妙,将宴会的音乐氛围描绘得犹如仙境,突出宴会的高雅格调与欢乐气氛。“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两句,诗人自谦之语。“薄劣”是对自己的贬低,“厕英豪”表示自己置身于众多杰出人才之中,深感荣幸;“欢娱忘衰疾”则写出诗人在宴会欢乐的氛围中,连自身的衰老与疾病都忘却了,侧面烘托出宴会的欢愉氛围对诗人的感染。“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描绘了秋日江景。平坦的水边高地,一行大雁飞落;曲折的水洲上,一双野鸭游出。“平皋”“曲渚”勾勒出开阔而又富有变化的自然场景,“行雁下”“双凫出”以动态的画面,为静谧的秋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与宴会的欢乐氛围相呼应。“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继续描写秋景。沙滩岸边,菊花盛开;经霜的树枝上,果实累累。“菊开花”点明重阳节令特征,“霜枝果垂实”展现出秋日丰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出秋日的美好与祥和。“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此句由景及人,转向对帝王的歌颂。天上的星宿呈现出美好的天象,象征着帝王的仁德,而帝王时刻念及百姓,致力于勤勉抚恤。“天文见成象”将自然现象与帝王德行相联系,“帝念资勤恤”直接赞美帝王心系百姓、勤于政事的品质。“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两句,诗人赞颂帝王的治国之道。“探道得玄珠”用比喻的手法,说帝王探寻治国之道犹如获得珍贵的玄珠,表明其治国理念的精妙;“斋心居特室”则描绘帝王专心致志、清心寡欲地处理政务,突出帝王的勤勉与专注。“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最后两句,诗人将当下的帝王与汉武帝进行对比。汉武帝在汾水之滨作《秋风辞》,尽显骄奢逸乐,而当今帝王与之不同,以讽喻汉武帝的骄逸,来反衬当朝帝王的贤明,进一步深化了对帝王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历史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