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xuē
shì
zhōu
shū

朝代:唐作者:严维浏览量:1
yún
gòng
yōu
yōu
wàn
juàn
jīng
shū
zhōu
chǔ
cháo
chéng
mín
shè
shǎo
yān
cūn
shè
shù
qiū
hāo
lái
zhī
qiè
chén
chuī
shǔ
luò
gēng
tóng
fàng
niú
nián
shào
yīng
jié
zhū
shēng
ruò
fēng
hóu

译文

空旷的云和独自飞翔的鹤都漫无目的地飘荡,一叶小舟载着万卷经书。楚地的巢城人烟稀少、屋舍寥落,秋日鹭湖旁,烟雾笼罩村落,社树在风中轻摇。清晨,用野草编织草席的妇人准备烧火煮黍粥,傍晚,偏僻农舍的农家孩子放牛归来。年轻人不该因清苦而放弃节操,读书人若勤学得遇良机,终能建功封侯。

逐句剖析

"孤云独鹤共悠悠":空旷的云和独自飞翔的鹤都漫无目的地飘荡,

"万卷经书一叶舟":一叶小舟载着万卷经书。

"楚地巢城民舍少":楚地的巢城人烟稀少、屋舍寥落,

# 巢城:周代巢国故城,在今安徽巢县。

"烟村社树鹭湖秋":秋日鹭湖旁,烟雾笼罩村落,社树在风中轻摇。

# 社树:土地庙中的树。

"蒿莱织妾晨炊黍":清晨,用野草编织草席的妇人准备烧火煮黍粥,

"隅落耕童夕放牛":傍晚,偏僻农舍的农家孩子放牛归来。

# 隅:一作“篱”。

"年少不应辞苦节":年轻人不该因清苦而放弃节操,

"诸生若遇亦封侯":读书人若勤学得遇良机,终能建功封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是唐代严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融送别之情与劝勉之志于一体的作品。诗中开篇以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描绘薛居士独自载书乘船前往和州读书的洒脱形象,暗含对其求学精神的赞赏。颔联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描写和州的环境,民舍稀少、烟村秋色,勾勒出清冷而静谧的氛围。颈联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展现当地百姓的生活场景,从侧面烘托出和州质朴的生活气息。尾联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则是对薛居士的劝勉,鼓励他在年少时应不辞辛苦、坚守节操,只要努力,终会有所成就。全诗通过描绘行程与目的地的景象,以景衬情,并以劝勉之语作结,既表达了送别之情,又饱含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严维(?~780),唐代诗人。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进士,后入浙东幕府,官至秘书郎。他与鲍防、吕渭等数十人联句唱和,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严维工诗,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等交游唱和。《唐才子传》称其“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炼铿锵,庶少遗恨”。严维于肃、代间颇著诗名,诗以送别赠酬居多,《酬刘员外见寄》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二句,尤为传诵。《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丹阳送韦参军》均为佳作。有《严维诗》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孤云独鹤共悠悠”中,“孤云”“独鹤”既是自然景象,又暗喻薛居士孤身远行的形象。两词以“孤”“独”叠加,既凸显旅人漂泊的寂寞,又以“悠悠”赋予云鹤悠然之态,形成孤独与超然的双重意境。“万卷经书一叶舟”中,“万卷”与“一叶”形成强烈对比:前者极言学问之厚重,后者强调行装之简朴,既赞其博学又显其清贫自守的求学态度。颔联“楚地巢城民舍少”点明和州的地理环境,“民舍少”三字直接勾勒出人烟稀少的荒僻景象,暗示读书环境的艰苦。“烟村社树鹭湖秋”以意象组合取胜:“烟村”的朦胧、“社树”的沧桑、“鹭湖秋”的萧瑟,共同渲染出秋意笼罩下的清冷氛围。颈联“蒿莱织妾晨炊黍”中,“蒿莱”(野草)与“织妾”(编草鞋的妇人)构成贫苦生活的典型画面,“晨炊黍”的细节既点明粗茶淡饭的日常,又以“黍”呼应唐代北方黄酒酿造主粮的饮食文化。“隅落耕童夕放牛”的“隅落”与“夕”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偏僻感,通过放牛归家的日常场景,强化乡间生活的质朴特质。尾联“年少不应辞苦节”直抒劝勉,“苦节”指吃苦的志节,以否定词“不应辞”加强语气,凸显诗人对勤学精神的推崇。“诸生若遇亦封侯”中,“若遇”二字揭示机遇与积累的辩证关系:唯有以“万卷经书”的积累为根基,才能在机遇降临时“封侯”成就功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下一篇:唐·顾况《梁司马画马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