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悲歌出塞频":壮士们高唱着激越的战歌,频频出塞远征,
# 塞:指西北边塞。,悲歌:悲壮地歌唱。
"中原萧瑟半无人":中原地区冷落荒凉,很多地方已经不见人烟了。
"君王不负长陵约":汉武帝遵守着高祖刘邦的约言,
# 长陵:高帝陵名。
"直欲功成赏汉臣":要让臣子立下战功,才加以封赏呢。
# 功成赏汉臣: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想封其兄李广利为侯,便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六万人远征大宛,取宝马,弄得“天下骚动”。事成后,便封他为海西侯。,直欲:只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开篇通过“壮士悲歌”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出塞频”强调了壮士们频繁出征的情况,表现出战争的频繁和残酷。“中原萧瑟半无人”描绘了中原大地因战争而变得荒凉、人烟稀少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沉重代价。“君王不负长陵约,直欲功成赏汉臣”:“君王不负长陵约”体现了君王的承诺和决心,暗示了当时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和期望。“直欲功成赏汉臣”则表现出君王想要在功成之后赏赐臣子,反映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功绩和荣耀,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规模和影响。这两句诗从统治者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对战争的思考和感慨。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丁中允》
下一篇:宋·王安石《偶成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