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冈头草木深":白石冈上草木繁茂幽深,
"春风相与散衣襟":春风拂面舒展我的衣襟。
"浮云映郭留佳气":浮云映照城郭萦绕祥瑞之气,
"飞鸟随人作好音":飞鸟相伴鸣唱悦耳佳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句“白石冈头草木深”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离别之地的环境。“白石冈头”点明地点,“草木深”既写实景,又暗含时光流逝、离情渐浓的象征意味。草木茂盛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静谧而略带感伤的基调。次句“春风相与散衣襟”通过动态描写传递情感。“春风”象征和煦与新生,“散衣襟”这一动作既写实景,又隐喻诗人敞开心怀、释怀离愁的心理状态。春风与人的互动,使画面充满生机,淡化了一般离别的哀婉。第三句“浮云映郭留佳气”转写城郭景象。“浮云”与“郭”构成开阔的空间感,“留佳气”暗含对金陵风物的眷恋。“佳气”既指自然灵气,也隐喻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情感表达含蓄而深远。末句“飞鸟随人作好音”以飞鸟的鸣叫收束全诗。“随人”赋予飞鸟人性化色彩,仿佛自然万物皆与诗人共鸣;“好音”则将离别的惆怅转化为和谐之音,体现了宋诗“以理化情”的特点。鸟鸣声的加入,使画面动静结合,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