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íng
zhāo
dào
guāng
shī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liàn
shī
tóu
lǎo
yǎn
zhēn
chéng
xiàng
jié
kōng
wáng
zhǎo
gōng
zǒng
chí
mén
tōng
guāng
míng
zàng
qiān
dēng
cóng
róng
kǒu
chóu
jié
xiè
hòu
chí
xīn
huì
néng
xīn
gōng
hái
yǒu
lài
rén
shī
chǐ
sēng

译文

道士年老仍修行弘扬佛法真谛,就像佛陀在无数劫数中以自己的力量护持佛法。在总持法门中领悟了一条修行之路,凭借光明藏延续了千年的佛法灯火。道光法师从容地开口与王维般的文人交流佛法,偶然间以自己的心意契合了慧能大师的禅学思想。我创作新的诗文还依赖您的帮助,古人认为诗文中如果没有僧人的参与是可耻的。

逐句剖析

"炼师投老演真乘":道士年老仍修行弘扬佛法真谛,

"像劫空王爪与肱":就像佛陀在无数劫数中以自己的力量护持佛法。

"于总持门通一路":在总持法门中领悟了一条修行之路,

"以光明藏续千灯":凭借光明藏延续了千年的佛法灯火。

"从容发口酬摩诘":道光法师从容地开口与王维般的文人交流佛法,

"邂逅持心契慧能":偶然间以自己的心意契合了慧能大师的禅学思想。

"新句得公还有赖":我创作新的诗文还依赖您的帮助,

"古人诗字耻无僧":古人认为诗文中如果没有僧人的参与是可耻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平甫招道光法师》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诗人邀请道光法展开,前两联赞扬了道光法师,称其到老仍钻研佛法,精通佛理,能在佛法的总持门中独辟蹊径,以光明智慧延续佛法传承。后两联将道光法师与王维、慧能相提并论,认为与他交流能获得启发,表达了对道光法师到来后一起探讨佛法、诗歌创作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庄重,情感真挚,体现了王安石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与道光法师交往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炼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赞美道光法师年老仍致力于弘扬佛法真谛。“炼师”是对道士或修行者的尊称,这里指道光法师,“投老”表示年老,“演真乘”即宣扬佛法的真谛。“像劫空王爪与肱”运用比喻,将道光法师比作佛陀在无数劫数中以自己的力量护持佛法,形象地展现了法师在佛法修行和弘扬上的重要地位和坚定决心。颔联“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进一步阐述道光法师在佛法修行上的造诣。“总持门”是佛教术语,代表总摄一切佛法的法门,“通一路”表示法师在其中领悟了一条独特的修行之路。“光明藏”也是佛教概念,象征智慧和觉悟,“续千灯”寓意法师凭借这种智慧延续了千年的佛法传承,如同点亮一盏盏明灯,使佛法的光芒得以延续。颈联“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描述道光法师在佛法交流方面的表现。“摩诘”指王维,王维以诗画和禅学思想著称,这里说法师能从容地与像王维这样的文人交流佛法。“慧能”是禅宗六祖,代表着高深的禅学境界,“邂逅持心契慧能”表示法师偶然间以自己的心意契合了慧能大师的禅学思想,体现了法师在佛法理解和交流上的能力。尾联“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表达了诗人对道光法师的期待。“新句得公还有赖”说明诗人创作新的诗文还依赖道光法师的帮助,是希望从法师那里获得灵感或指导。“古人诗字耻无僧”则引用古人的观点,认为诗文中如果没有僧人的参与是可耻的,强调了僧人在诗文创作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诗人对与道光法师在诗文创作方面合作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破冢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