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niá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zhōng
nián
guó
hán
dān
mèng
wǎn
suì
huán
jiā
kuàng
làng
yóu
nán
wàng
qīng
shān
zhī
yuǎn
chūn
cǎo
piān
zhōu

译文

人到中年时,曾许诺为国家效力,就像在邯郸做的梦一样,晚年回到家乡,在广阔的天地间游玩。向南望去,知道青山离自己不远,五湖的春草映入小船之中。

逐句剖析

"中年许国邯郸梦":人到中年时,曾许诺为国家效力,就像在邯郸做的梦一样,

"晚岁还家圹埌游":晚年回到家乡,在广阔的天地间游玩。

"南望青山知不远":向南望去,知道青山离自己不远,

"五湖春草入扁舟":五湖的春草映入小船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回顾自己中年时怀揣着为国家效力的理想,如同邯郸梦一般,有虚幻之感,而晚年回到家乡,在广阔天地间悠然游玩。后两句描绘了向南望去青山近在咫尺,五湖的春草映入扁舟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体现了王安石在经历人生起伏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中年许国邯郸梦”:诗人将自己中年时许诺为国家效力的理想比作邯郸梦,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奈和迷茫。曾经怀揣着满腔热血和远大抱负,想要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但现实却可能并不如人所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诗人感慨万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意识到人生的理想并非都能实现。“晚岁还家圹埌游”: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回到家乡,在广阔天地间游玩的情景。“晚岁”点明了时间,“还家”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圹埌游”则描绘出一种自由、闲适的氛围。与中年时的壮志豪情相比,晚年的诗人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他不再为国家的理想而奔波劳累,而是在家乡的广阔天地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此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人生阶段的变化和心境的转变。“南望青山知不远”:此句通过描写诗人向南望去青山近在咫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南望”表现出诗人的视线方向,“青山知不远”则给人一种青山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这里的青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诗人望着青山,心中充满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五湖春草入扁舟”:这句诗描绘了五湖的春草映入扁舟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五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隐士居住的地方,代表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春草”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入扁舟”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想象自己乘坐扁舟,在五湖的春草中穿梭,享受着宁静、闲适的生活。此句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新田诗》

下一篇:宋·王安石《春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