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栅鸡埘晻霭间":猪圈和鸡窝都笼罩在昏暗的云雾之中,
# 晻:昏暗不明。,鸡埘:鸡窝。,豚栅:猪圈。
"暮林摇落献南山":傍晚时分,树林里的树叶纷纷飘落,远处的终南山清晰地呈现出来。
"丰年处处人家好":丰收之年的农家处处都好,
"随意飘然得往还":我随时随地一走,不禁身心愉悦,飘然而行。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此诗描绘了丰收时节宁静祥和的乡村晚景,猪圈、鸡窝隐于暮色之中,暮林摇曳,南山静谧,展现出乡村的富饶与和谐,家家户户生活安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自己在丰年中悠然自得往来于乡间,享受宁静自由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写“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这样宁静的乡村傍晚景色,将猪圈、鸡窝、暮色、树林、南山等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进而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动静结合:“豚栅鸡埘晻霭间”描绘了猪圈、鸡窝在暮色中静止的状态,是静态描写;“暮林摇落献南山”中“摇落”一词写出了树林在秋风中动态的飘落景象,动态的树林与静态的豚栅鸡埘相互映衬,使乡村傍晚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层次感。白描:“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诗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做过多的修饰,直接描绘出丰收年景下乡村人家生活的美好,以及自己在乡间悠然往来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惬意与诗人的悠然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句“豚栅鸡埘晻霭间”,细腻地描绘出猪圈和鸡窝在昏暗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乡村氛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日常,也暗示了此时天色已晚,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次句“暮林摇落献南山”,描写了傍晚时分树林里树叶飘落,远处的南山清晰地呈现出来,“摇落”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秋风中树林的动态,与“晻霭间”的静态描写相呼应,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南山的静谧,且“献”字赋予南山一种主动呈现的姿态,使诗句更具韵味。第三句“丰年处处人家好”,直接点明了丰收的年份里,乡村处处人家生活都很美好,将诗歌的主题从单纯的景色描写升华到对乡村生活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丰年中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赏之情。尾句“随意飘然得往还”,则进一步写出诗人在这样美好的丰年里,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乡间往来,“随意”“飘然”两个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前面描绘的乡村美景和美好生活相契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陶醉。
上一篇:宋·王安石《澶州》
下一篇:宋·王安石《西太一宫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