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chái
mén
zhào
shuǐ
jiàn
qīng
tái
chūn
rào
huā
zhī
màn
màn
kāi
yuǎn
yóu
rén
xíng
dào
cháng
niǎo
huán
lái

译文

柴门映照在水中,可以看见岸边的青苔,春天环绕着花枝,花朵缓缓地开放。道路遥远,游人难以到达这里,白昼漫长,啼叫的鸟儿飞去又飞回。

逐句剖析

"柴门照水见青苔":柴门映照在水中,可以看见岸边的青苔,

# 柴门照水见青苔:言苔影见于水中。

"春绕花枝漫漫开":春天环绕着花枝,花朵缓缓地开放。

"路远游人行不到":道路遥远,游人难以到达这里,

"日长啼鸟去还来":白昼漫长,啼叫的鸟儿飞去又飞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是宋代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柴门照水见青苔”,描绘出柴门映照在水中,旁边可见青苔的清幽之景,点明地点与环境氛围。次句“春绕花枝漫漫开”,描绘春天环绕着花枝,花朵慢慢绽放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第三句“路远游人行不到”,说明道路偏远,很少有游人到来,进一步突出环境的宁静。尾句“日长啼鸟去还来”,写白昼漫长,鸟儿自由来去啼鸣,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春日景色的描写,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乡村生活的喜爱与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春绕花枝漫漫开”描绘花朵缓缓开放的静态美,“日长啼鸟去还来”刻画鸟儿来去啼鸣的动态美,动静相衬,使画面既充满生机又宁静祥和,生动展现乡村春日的独特韵味。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柴门照水见青苔”的清幽、“路远游人行不到”的宁静等景色,表达出诗人对宁静闲适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诗人从柴门写起,柴门临水,水中倒影与岸边青苔相互映衬,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春绕花枝漫漫开”,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围绕着花枝,呵护着花朵慢慢绽放,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基调。后两句:“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路远”说明此地偏远,“游人行不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少有人打扰。而“日长啼鸟去还来”,在漫长的白昼中,鸟儿自由地飞来飞去,啼鸣声此起彼伏,以鸟儿的动态和啼鸣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活力,使整个画面动静结合,韵味十足,充分体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蔡天启》

下一篇:宋·王安石《莫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