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dān
qīng
gài
jiāng
zuǒ
xìng
zhī
yǎn
jiǎn
huā
ē
nuó
jiàn
zhēn
wèi
zhí
fāng
shí
ān
zhī
yǒu
rén
pán
luǒ
tóng
cháo
zhòng
shǐ
gòng
pái
mào
xué
zhī
jǐn
náng
shēn
zhù
chūn
fēng
jiè
wèn
shí
guǒ

译文

徐熙的绘画技艺在江南地区堪称一绝,他画的杏树枝条弯曲,花朵婀娜多姿。初见这幅画时,真以为是在花开正盛的时节,又怎能知道画家在创作时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呢。朝廷中的众多画家都排挤、嫉妒徐熙,他们也想学习徐熙的绘画技艺,但却无从下手。徐熙的画作被珍藏在锦囊中,如同春风一般被深深贮藏,试问这画中的树木何时才能结出果实呢。

逐句剖析

"徐熙丹青盖江左":徐熙的绘画技艺在江南地区堪称一绝,

"杏枝偃蹇花婀娜":他画的杏树枝条弯曲,花朵婀娜多姿。

"一见真谓值芳时":初见这幅画时,真以为是在花开正盛的时节,

"安知有人槃礴裸":又怎能知道画家在创作时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呢。

# 槃:一作盘。

"同朝众史共排媢":朝廷中的众多画家都排挤、嫉妒徐熙,

"亦欲学之无自可":他们也想学习徐熙的绘画技艺,但却无从下手。

"锦囊深贮几春风":徐熙的画作被珍藏在锦囊中,如同春风一般被深深贮藏,

"借问此木何时果":试问这画中的树木何时才能结出果实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徐熙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的题画诗,歌颂五代后梁著名画家徐熙的《杏花》画。首联开篇即赞扬徐熙的绘画技艺高超,在江左(即江南)地区无人能及。同时,以“杏枝偃蹇花婀娜”描绘出画中杏花的姿态,生动而传神。“锦囊深贮春风”来比喻徐熙的画作如同珍藏的春风一般美好而珍贵,这既是对徐熙画作的赞美,也暗示了画作中蕴含的生命力和活力。这首诗利用了对比、比喻、设问等写作手法,展现了王安石对徐熙画作的赞赏与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设问:“安知有人盘礡臝”一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画家创作艰辛的思考,增强了诗歌的互动性和深度。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徐熙与其他画家进行对比,如“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两句,突出了徐熙绘画技艺的独特与卓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画坛的风气。比喻:以“锦囊深贮春风”来比喻徐熙的画作如同珍藏的春风一般美好而珍贵,这既是对徐熙画作的赞美,也暗示了画作中蕴含的生命力和活力。

2.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即赞扬徐熙的绘画技艺高超,在江左(即江南)地区无人能及。同时,以“杏枝偃蹇花婀娜”描绘出画中杏花的姿态,生动而传神。颔联通过观者的视角,表达出初见徐熙画作时的惊艳之感,仿佛置身于花开正盛的时节。颈联揭示了当时画坛的风气,众多画家相互排挤、嫉妒,而徐熙的绘画技艺高超,使得他们想要学习却无从入手。这也从侧面烘托出徐熙绘画的独特与卓越。尾联以锦囊深贮春风的比喻,形容徐熙的画作如同珍藏的春风一般,美好而珍贵。然而,又借问此木何时果,暗含对徐熙画作能否结出“果实”(即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赞赏)的期许与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范增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题山寺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