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pí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gāo
chán
bào
bēi
shēng
qiè
xīn
niǎo
zhēng
cháo
suì
máng
cháng
shù
lǎo
yīn
xià
wǎn
huā
yōu
yàn
chūn
yáng
yún
guī
shān
dāng
yán
jìng
fēng
guò
lái
mǎn
zuò
liáng
shí
jiē
huǐ
qiān
xiāng
jiāng

译文

高处的蝉抱着壳,悲切地鸣叫,新来的鸟儿争夺巢穴,叽叽喳喳很忙碌。高大树木的老树荫遮蔽对抗着夏日,晚开的花幽美艳丽,可与春阳下的花相比。云朵归向山中,檐前变得安静,风从溪边吹过,满座都感到凉爽。此时每样事物都可用来写诗,后悔我与你相隔千里不能相伴。

逐句剖析

"高蝉抱壳悲声切":高处的蝉抱着壳,悲切地鸣叫,

"新鸟争巢谇语忙":新来的鸟儿争夺巢穴,叽叽喳喳很忙碌。

"长树老阴欺夏日":高大树木的老树荫遮蔽对抗着夏日,

"晚花幽艳敌春阳":晚开的花幽美艳丽,可与春阳下的花相比。

"云归山去当檐静":云朵归向山中,檐前变得安静,

"风过溪来满坐凉":风从溪边吹过,满座都感到凉爽。

"物物此时皆可赋":此时每样事物都可用来写诗,

"悔予千里不相将":后悔我与你相隔千里不能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答平甫》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律诗,通过夏日景致的细腻描写抒发对友人平甫的思念。首联勾勒出了夏日初临的喧闹,蝉鸣鸟噪中暗藏生机与苍凉;颔联以拟人化的“欺”“敌”二字,赋予长树浓荫与晚花幽艳以对抗酷暑、媲美春阳的力量,凸显夏日草木的蓬勃生命力;颈联笔锋转向静谧,云归山后檐前寂静,溪风拂过满座生凉,从视觉到触觉营造出清幽氛围;尾联由景及情,感慨万物皆可入诗,却遗憾与友人相隔千里,未能同赏共吟。全诗结构层层递进,从喧闹到宁静,从绘景到抒情,以自然明快的语言融情于景,通过蝉鸟、树花、云风等意象构建立体夏日图景,既展现自然之趣,又含蓄传递了对友情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高蝉抱壳悲声切,新鸟争巢谇语忙”,描绘出高蝉在枝头抱壳,发出悲切叫声,新鸟们忙着争夺巢穴,叽叽喳喳。以蝉鸣鸟闹开篇,展现夏日生机与喧闹。“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高大树木凭借茂密树荫,似乎在与夏日酷热对抗;晚开的花朵,以幽艳之姿,不逊色于春日之花。一“欺”一“敌”,将树与花赋予人的情态,突出夏日别样景致。“云归山去当檐静,风过溪来满坐凉”,云朵归山,檐前顿时安静下来;微风从溪边拂来,满座都感受到凉意。从动态到静态,从视觉到触觉,展现夏日宁静清凉的一刻。“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此时万物皆可入诗,只可惜与友人平甫远隔千里,不能一同欣赏、一同赋诗。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下一篇:宋·王安石《陂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