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shí
shàng
sō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qián
shí
shàng
sōng
zhú
shā
shuǐ
qīng
qīng
zhé
chāi
yìng
yōu
rén
pán
gēn
jīn
chàng
mào
lào
hái
cāng
cuì
sān
nián
chǔ
shì
shì
zhēn
fèi

译文

前些日子那生长在石头上的松树,被挖掘移栽到了沙水边上。它青青的枝干如同折钗股一般,向下映照在幽人的台阶旁。松树蟠曲的根现在长得非常茂盛,落下的松子又长出了苍翠的新苗。楮树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世事真是耗费心力和时间啊。

逐句剖析

"前日石上松":前些日子那生长在石头上的松树,

"斸移沙水际":被挖掘移栽到了沙水边上。

"青青折钗股":它青青的枝干如同折钗股一般,

"俯映幽人砌":向下映照在幽人的台阶旁。

"蟠根今鬯茂":松树蟠曲的根现在长得非常茂盛,

"落子还苍翠":落下的松子又长出了苍翠的新苗。

"三年一楮叶":楮树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

"世事真期费":世事真是耗费心力和时间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前日石上松(其一)》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五言律诗。前两联通过松树从岩缝移植至水边的经历,描绘其虬枝苍翠的姿态;后两联赞颂松树的生命力,借“楮叶”典故抒写对世事虚耗的感慨。全诗以物喻理,将松树的自然属性与人生哲思巧妙融合,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以理趣见长”的诗歌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青青折钗股,俯映幽人砌”对松树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将松树的样子比作青青的折钗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的形态之美,同时“俯映幽人砌”描绘了松树与幽人台阶的位置关系,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读者对松树的生长环境有更直观的感受,也为后文的哲理表达做了铺垫。议论:“三年一楮叶,世事真期费”这两句是议论,由前面松树的生长引发对世事的议论,以“三年一楮叶”的缓慢生长来类比世事的艰难和耗费心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托物言志:全诗围绕松树展开描写,“前日石上松,斸移沙水际”写松树的移栽,“蟠根今鬯茂,落子还苍翠”写松树的生长旺盛,表面是在写松树的经历和状态,实则借松树的生长顽强、历经移栽仍能茂盛,来寄托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慨,表达一种对生命和世事的思考,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用典:“三年一楮叶”化用《庄子》典故,将松树缓慢生长与世事变幻对比,深化“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使诗意更具厚重感。

2. 分段赏析

《前日石上松(其一)》首两句说的是前些日子那生长在石头上的松树,被人挖掘移栽到了沙水的边上。这一句交代了松树的原来生长环境和移栽的情况,为后文写松树的生长变化做了铺垫,让读者了解到松树的经历。次两句描写了松树的形态,它那青青的枝干如同折钗股一般,向下映照在幽人的台阶旁。此两句通过形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松树的形态之美,同时“幽人砌”暗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清幽,也体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三四句写松树蟠曲的根现在长得非常茂盛,落下的松子又长出了苍翠的新苗。这表明松树在移栽后依然生命力顽强,不仅自身生长得好,还繁衍出新的生命,突出了松树的旺盛生命力。末两句“三年一楮叶,世事真期费”发出议论,意思是楮树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由此感叹世事真是耗费心力和时间啊。这是诗人由松树的生长联想到世事,借楮叶生长的缓慢来比喻世事的艰难和复杂,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陂麦》

下一篇: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