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石上松":前些日子那生长在石头上的松树,
"斸移沙水际":被挖掘移栽到了沙水边上。
"青青折钗股":它青青的枝干如同折钗股一般,
"俯映幽人砌":向下映照在幽人的台阶旁。
"蟠根今鬯茂":松树蟠曲的根现在长得非常茂盛,
"落子还苍翠":落下的松子又长出了苍翠的新苗。
"三年一楮叶":楮树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
"世事真期费":世事真是耗费心力和时间啊。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青青折钗股,俯映幽人砌”对松树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将松树的样子比作青青的折钗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的形态之美,同时“俯映幽人砌”描绘了松树与幽人台阶的位置关系,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读者对松树的生长环境有更直观的感受,也为后文的哲理表达做了铺垫。议论:“三年一楮叶,世事真期费”这两句是议论,由前面松树的生长引发对世事的议论,以“三年一楮叶”的缓慢生长来类比世事的艰难和耗费心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托物言志:全诗围绕松树展开描写,“前日石上松,斸移沙水际”写松树的移栽,“蟠根今鬯茂,落子还苍翠”写松树的生长旺盛,表面是在写松树的经历和状态,实则借松树的生长顽强、历经移栽仍能茂盛,来寄托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感慨,表达一种对生命和世事的思考,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用典:“三年一楮叶”化用《庄子》典故,将松树缓慢生长与世事变幻对比,深化“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使诗意更具厚重感。
2. 分段赏析
《前日石上松(其一)》首两句说的是前些日子那生长在石头上的松树,被人挖掘移栽到了沙水的边上。这一句交代了松树的原来生长环境和移栽的情况,为后文写松树的生长变化做了铺垫,让读者了解到松树的经历。次两句描写了松树的形态,它那青青的枝干如同折钗股一般,向下映照在幽人的台阶旁。此两句通过形象的描写,生动地描绘出松树的形态之美,同时“幽人砌”暗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清幽,也体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三四句写松树蟠曲的根现在长得非常茂盛,落下的松子又长出了苍翠的新苗。这表明松树在移栽后依然生命力顽强,不仅自身生长得好,还繁衍出新的生命,突出了松树的旺盛生命力。末两句“三年一楮叶,世事真期费”发出议论,意思是楮树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由此感叹世事真是耗费心力和时间啊。这是诗人由松树的生长联想到世事,借楮叶生长的缓慢来比喻世事的艰难和复杂,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上一篇:宋·王安石《陂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