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ē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dǒu
yóu
cán
bào
qīng
gǎn
jiē
dào
nán
xíng
tuō
shēn
jiāng
qiú
zhì
chéng
tián
wèi
míng
gāo
lùn
wèi
shuāi
fèi
zhuàng
huái
怀
nán
zhí
rén
qīng
huāng
chéng
huí
shǒu
shān
chuān
gèng
jué
qiū
fēng
bái
shēng

译文

得到一斗粟米我还惭愧报答的礼物太轻,怎敢叹息我所坚持的道义独自难以推行。我摆脱世俗去背米奉养亲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志向,努力做好乘田这一职务难道是为了名声吗?高尚的言论几乎被衰败的世俗所废弃,宏大的抱负难以遇到故友来倾诉表达。回头遥望那荒凉的城池,山川相隔遥远,更觉得在这秋风中白发都长出来了。

逐句剖析

"斗粟犹惭报礼轻":得到一斗粟米我还惭愧报答的礼物太轻,

"敢嗟吾道独难行":怎敢叹息我所坚持的道义独自难以推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我摆脱世俗去背米奉养亲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志向,

"戮力乘田岂为名":努力做好乘田这一职务难道是为了名声吗?

"高论几为衰俗废":高尚的言论几乎被衰败的世俗所废弃,

"壮怀难值故人倾":宏大的抱负难以遇到故友来倾诉表达。

"荒城回首山川隔":回头遥望那荒凉的城池,山川相隔遥远,

"更觉秋风白发生":更觉得在这秋风中白发都长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曾子固》是北宋王安石所作。此诗以与友人交流为主题,通过叙述自身经历和志向,表达了对道义难行的感慨以及壮志未酬的心境。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首联起笔谈礼轻,实则暗示志向;颔联讲述自己的行为动机;颈联感慨言论与抱负;尾联借景抒情。全诗沉郁顿挫,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尾联“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描绘荒城、山川、秋风等景象,借凄凉之景,抒发诗人与友人相隔的思念以及壮志未酬的无奈与伤感。直抒胸臆:首联“敢嗟吾道独难行”直接表明自己面对道义难行的坚定态度;颈联“壮怀难值故人倾”直白地表达出内心抱负难展的孤独,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2. 分段赏析

诗人开篇以“斗粟”之礼为引,表达对友人情谊厚重,自觉回报微薄的惭愧。随后笔锋一转,直言虽深知自己所坚持的道义推行艰难,却不敢轻易叹息抱怨,展现出诗人的坚定与担当。颔联诗人叙述自身经历,说自己离开世俗去背米奉养亲人是为追求心中志向,而尽心尽力做好乘田这样的小官并非为求虚名,体现出诗人的高尚追求与淡泊名利。颈联诗人感慨自己的高妙言论几乎被衰败的世俗所废弃,而宏大的抱负也难以遇到像曾子固这样的故人来倾诉,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尾联诗人回首遥望荒城,想到与友人山川相隔,在秋风中更觉白发滋生,以景衬情,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壮志难酬的无奈、伤感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山鸡》

下一篇:宋·王安石《楚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