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zhì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qiān
zài
fēn
zhēng
gòng
máo
lián
shēn
shì
liǎng
láo
rén
liú
xuán
wèn
shè
qiú
tián
zuì
gāo

译文

千载以来三国的纷争,在历史长河看如同毫毛般渺小,可叹刘备、许汜等人,一生奔忙却终是徒劳。当时没人跟刘备说啊,那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许汜,心思境界竟算“最高”。

逐句剖析

"千载纷争共一毛":千载以来三国的纷争,在历史长河看如同毫毛般渺小,

"可怜身世两徒劳":可叹刘备、许汜等人,一生奔忙却终是徒劳。

"无人语与刘玄德":当时没人跟刘备说啊,

"问舍求田意最高":那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许汜,心思境界竟算“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蜀志》是北宋王安石创作咏史题材的七言绝句。诗人读三国蜀汉历史有感,借“千载纷争共一毛”看淡历史纷争,以“可怜身世两徒劳”叹惋刘备等人事功难成,又以“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借许汜“问舍求田”典故,讽刺胸无大志者,实则暗含对刘备雄才与未竟事业的复杂感慨。运用借史议论、用典手法。前两句总览历史纷争与人物徒劳,后两句聚焦刘备与许汜典故展开议论。作品以短小篇幅融历史观照与现实讽刺,体现了王安石深邃的历史眼光与简洁有力的议论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千载纷争共一毛”,以“一毛”喻千载历史纷争,举重若轻,体现诗人对三国乃至漫长历史中权力争夺的看淡,视其为渺小、无谓之事。“可怜身世两徒劳”,“可怜”饱含叹惋,“身世两徒劳”指刘备等人奔波一生,事业未竟,功败垂成,从历史人物命运切入,奠定全诗对史事反思、对人事嗟叹的基调。“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化用《三国志》中许汜求田问舍、被刘备斥责的典故。“无人语与刘玄德”,假设无人向刘备点明(或无人理解);“问舍求田意最高”,表面说许汜求田问舍的心思“最高”,实则反语讽刺,批判胸无大志、只图个人私利者,同时暗含对刘备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念的推崇,借典故将历史议论与现实讽刺融合,使诗意曲折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吴显道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叹息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