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虹霓堕半空":弯曲的虹霓仿佛从半空中坠落下来,
"银河直与此相通":银河好像直接与松江相连通。
"五更缥缈千山月":五更时分,千山之上月色缥缈,
"万里凄凉一笛风":万里之外传来凄凉的笛声。
"鸥鹭稍回青霭外":鸥鹭在青霭之外稍稍盘旋,
"汀洲时起绿芜中":汀洲不时从绿芜中显现出来。
"骚人自欲留佳句":我本想留下优美的诗句,
"忽忆君诗思已穷":忽然想起你的诗,顿时觉得自己才思枯竭。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想象:“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运用想象的手法,将松江的景象描绘得奇幻壮观,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松江的美景,如月色、笛声、鸥鹭、汀洲等,抒发了诗人对松江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万里凄凉一笛风”也隐隐透露出一丝孤寂之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江上空虹霓坠落、与银河相通的奇幻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宏大、奇幻的基调。颔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五更的千山月色缥缈,万里的笛声凄凉,进一步渲染了松江的氛围,既有美景的描绘,又蕴含着孤寂的情感。颈联:描绘了鸥鹭在青霭外盘旋、汀洲从绿芜中显现的画面,展现了松江自然景色的生机与灵动。尾联:由景及人,诗人本想为松江美景留下佳句,却因忆起友人之诗而觉得自己才思穷尽,从侧面烘托出松江景色的迷人以及友人诗歌的出色。
上一篇:宋·王安石《和王乐道烘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