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憔悴北归来":青衫憔悴地从北方归来,
"发有霜根面有埃":头发上有霜,面上有尘埃。
"群吠我方憎猘子":众人狂热地指责我,痛恨我如猎犬,
# 憎:张本作惊。
"一鸣谁更识龙媒":但只有一声鸣叫,谁能真正认识我的价值。
"功名落落求难值":功名富贵很难得到,
"日月沄沄去不回":岁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胜事与身何等近":胜利和失败对我来说有多近,
"酒樽诗卷数须开":酒杯和诗卷数不尽需要开启。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青衫憔悴北归来,发有霜根面有埃。”“青衫”指低级官员的服饰,暗示作者官职卑微或仕途坎坷。王安石虽曾位极人臣,晚年却屡遭贬谪,此处以“青衫”自喻,暗含自嘲与失落。“憔悴北归”描绘风尘仆仆、身心疲惫的归乡形象,“发有霜根”“面有埃”以白发与尘垢的细节,突出衰老与旅途艰辛。衰老不仅是生理变化,更是政治生涯起伏的隐喻。颔联“群吠我方憎猘子,一鸣谁更识龙媒。”“群吠”化用“狂犬吠日”之典,指众人无端诋毁;“猘子”即疯狗,喻指围攻自己的政敌或小人。此句以犬吠自嘲,表达对宵小之徒的厌恶与不屑。“一鸣谁更识龙媒”反用“龙媒”(骏马名,喻杰出人才)之典,以千里马不遇伯乐自比。诗人曾推行变法,立志革新,却屡遭阻挠,此处直抒胸臆,慨叹知音难觅、抱负难展。颈联“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落落”形容功名如孤星散落,求而不得;“沄沄”状水流奔腾不息,时光一去不返。两句形成对比:人生求索如逆水行舟,而岁月却无情流逝,强化了年华虚掷、功业未成的沉痛感。此处或暗指变法失败后,理想破灭的无奈。王安石以“日月不回”呼应历史潮流不可逆的哲思,既有个人感慨,亦含时代悲音。尾联“胜事与身何等近,酒樽诗卷数须开。”“胜事”指人生乐事,诗人忽然笔锋一转,提出与自身最贴近的“胜事”竟是“酒樽诗卷”。这种自我宽解看似超脱,实则暗含对现实无奈的妥协。“数须开”强调频繁开启酒樽、展卷赋诗,既是对当下生活的把握,也是对过往挫折的消解。诗人以文人雅事对抗世俗烦恼,展现了传统士大夫在困顿中的精神坚守。
上一篇:宋·王安石《示俞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