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yú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yīng
yīng
bái
yún
zài
tiān
xià
gēn
páng
lián
西
fēng
lái
chuī
xiāo
sàn
luò
wàng
xīn
yōu
rán
yuàn
huí
jiè
guāng
jǐng
cháng
shǐ
使
xiù
dāng
yán
biān
shí
lái
dào
néng
wéi
zhí
xīn
zuì
lián

译文

轻盈美好的白云飘浮在天空,下面没有根蒂,旁边也没有牵连之物。西风刮来想要吹散白云,在落日时分起身远望,心中悠然。希望回到曦和景明的时候,借用那时的好光景,常常让白云的美丽景色出现在屋檐边。时机到来时不说就能够化作雨,只因为无心的状态最为可爱。

逐句剖析

"英英白云浮在天":轻盈美好的白云飘浮在天空,

# 英英:轻盈明亮的样子。

"下无根蒂旁无连":下面没有根蒂,旁边也没有牵连之物。

"西风来吹欲消散":西风刮来想要吹散白云,

"落日起望心悠然":在落日时分起身远望,心中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希望回到曦和景明的时候,借用那时的好光景,

"常使秀色当檐边":常常让白云的美丽景色出现在屋檐边。

# 当:龙舒本作留。

"时来不道能为雨":时机到来时不说就能够化作雨,

"直以无心最可怜":只因为无心的状态最为可爱。

# 可怜: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云》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以白云为主的七言古诗。诗开篇描绘白云轻盈地飘浮在天空,无根无蒂,独来独往。西风袭来,白云似要消散,诗人在落日之时远望,心中油然而生悠然之感。诗人希望能借助羲和的力量留住时光,让白云的秀色常留檐边。白云不刻意为雨,以无心的姿态最为可爱。整首诗借白云这一自然意象,抒发诗人对自由、超脱的追求,以及对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想象:“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诗人想象能让羲和(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停下太阳,借其光芒留住白云的秀色,使白云常伴檐边,通过奇特的想象表达对白云美好姿态的留恋。托物言志:借白云“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的特点,托白云这一物,言自己追求超脱世俗、无心而为的志向,以白云的无心自在象征自己对自由心境的向往。拟人:“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将白云比作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之物,赋予白云“无根蒂”“无连”的特点,像人一样不受束缚,形象地展现白云自由漂浮的状态。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描绘了白云在天空中自由漂浮的姿态,它无根无蒂,不与外物相连。然而,西风袭来,白云面临消散的命运。此时,诗人在落日余晖下远望白云,心中悠然。这里通过对白云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惆怅的氛围,引发读者对白云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悠然的心境。后四句:“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诗人因喜爱白云的秀色,产生了奇特的想象,希望能借助羲和的力量留住时光,让白云常伴檐边。接着诗人点明白云的可贵之处在于无心,它不刻意为雨,这种无心而为的状态最为可爱。这几句由景入情,借对白云的赞美,表达诗人对自由、无心境界的追求,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友人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范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