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féng
zhù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1
cóng
dōng
fāng
lái
shàng
líng
wèn
wèi
lái
cǎi
shān
yīn
mǎi
míng
míng
huā
zhèng
kāi
yáng
yáng
yàn
xīn
zuó
bié
jīn
chūn
bìn
shēng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逐句剖析

"客从东方来":客人从东方过来,

# 客:即指冯著。

"衣上灞陵雨":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问客何为来":问客人为什么来,

# 何为来:一作来何为。何为:为什么。

"采山因买斧":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 采山因买斧:意指归隐山林。采山:砍材。买斧:化用《易经·旅卦》中语。

"冥冥花正开":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

# 正:一作满。,冥冥:默默无语的。

"飏飏燕新乳":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飏飏:鸟飞翔的样子。

"昨别今已春":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

# 昨别:去年分别。

"鬓丝生几缕":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安遇冯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诗人与友人冯著在长安的不期而遇为切入点,通过细腻入微地描绘相遇时的场景、对话及周边景色,构建出一幅饱含深情与关怀的生活画卷。诗中,韦应物巧妙地运用对话形式,从对冯著旅途的询问,如“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到对当下春景的共同欣赏,“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再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将情感层层推进。在这过程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冯著身上可能存在的失意与沉沦之感,进而以饱含理解、同情、体贴的笔触,不着痕迹地给予慰勉。 韦应物的笔触亲切而自然,读来仿佛老友间的促膝长谈,如话家常。诗句中又略带诙谐之语,使整首诗摆脱了沉重感,显得清新活泼。表面上,诗中所写直白易懂,读者似乎能一眼看穿其内容;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又含蓄地蕴藏着深厚情谊,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安遇冯著》或创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或十二年(777年)。大历四年至十三年间,韦应物身处长安。其好友冯著,经历颇为曲折。此前,冯著在家乡隐居,坚守清贫与品德。后来,他奔赴长安求仕,凭借才学在文坛崭露头角,可仕途却接连碰壁。大历四年,无奈的冯著应征前往广州入幕,满心期待能迎来转机。但十年转瞬即逝,他依旧未能谋得官职。大历十二年左右,冯著再度回到长安。韦应物目睹好友多年来四处漂泊、壮志难酬,心中满是同情。冯著有才学、有品德,却在仕途上屡屡失意,这样的遭遇让韦应物深感唏嘘。在长安街头与冯著重逢后,韦应物百感交集,遂写下此诗,借诗句传递对冯著的理解与安慰,也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有才之士怀才不遇的无奈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题材诗。介绍了诗人韦应物与冯著在长安偶遇之事,描绘了相遇场景、对话和春景,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营造出亲切自然氛围,表达了真挚情谊,于平实中蕴含深刻慰藉与对友人境遇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在叙述与朋友冯著相遇及对其经历询问、交流的过程中,融入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安慰等情感,同时描绘“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的春景,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生动自然。反问:末句“鬓丝生几缕”以反问形式,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盛年未过、仍大有可为的肯定与勉励,增强语气,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冯著的形象。他自长安以东而来,衣衫沾染着灞陵的雨丝,尽显旅途的奔波,同时也透露出名士兼隐士独有的洒脱风度,为全诗奠定了亲切自然的基调。颔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诗人以自为问答的独特方式,巧妙地切入对冯著来长安目的与境遇的探讨。“采山因买斧”一句堪称神来之笔,看似是调侃冯著来长安是想采铜铸钱谋财,却只落得要砍除荆棘的无奈,实则深刻寓意着冯著仕途的坎坷不顺,谋仕不遇的愁苦心境。而诗人这般诙谐打趣,旨在以轻松明快的情绪,缓解友人内心的郁郁寡欢,为后文的慰勉埋下伏笔。随即,颈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投向眼前蓬勃的春景。繁花在静谧中绽放,新燕欢快地飞舞,因它们刚刚哺育了雏燕。这充满生机的画面,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蕴含着诗人对冯著的深切劝勉:大自然公平公正,万物皆有时机;就如这春花,冯著亦具出众才华,定能迎来赏识之人。尾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诗人满含理解与同情,亲切地宽慰冯著: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可你鬓发并未斑白多少,正值大有作为的盛年。“今已春”承接春景描写,末句反问有力,传递出对友人未来的坚定信心。

4. 作品点评

诗人韦应物乐观热忱,对失意的冯著理解、同情又积极勉励。诗采用古体,融入乐府歌行特色,借叙事抒情写景,用问答、诙谐之语营造氛围、激励友人。其风格清新明快又耐人寻味,尽显真挚情谊与高超诗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能诗者,亦知是好。

宋刘辰翁《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

# (前四)写冯著,迹其所来也。(后四)写遇冯著正当春日也。盖以昔年逢君,正见冥冥之花,开满春园;肠肠之燕,学飞新乳。当时一别,犹如昨也。今又逢君,已是春矣。虽时光风态,依然无恙,而君之鬓丝,较昔年多生几缕白发矣,伤何如哉。

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楚宫》

下一篇:唐·施肩吾《秋夜山居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