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东方来":客人从东方过来,
# 客:即指冯著。
"衣上灞陵雨":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问客何为来":问客人为什么来,
# 何为来:一作来何为。何为:为什么。
"采山因买斧":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 采山因买斧:意指归隐山林。采山:砍材。买斧:化用《易经·旅卦》中语。
"冥冥花正开":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
# 正:一作满。,冥冥:默默无语的。
"飏飏燕新乳":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飏飏:鸟飞翔的样子。
"昨别今已春":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
# 昨别:去年分别。
"鬓丝生几缕":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题材诗。介绍了诗人韦应物与冯著在长安偶遇之事,描绘了相遇场景、对话和春景,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营造出亲切自然氛围,表达了真挚情谊,于平实中蕴含深刻慰藉与对友人境遇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在叙述与朋友冯著相遇及对其经历询问、交流的过程中,融入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安慰等情感,同时描绘“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的春景,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生动自然。反问:末句“鬓丝生几缕”以反问形式,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盛年未过、仍大有可为的肯定与勉励,增强语气,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冯著的形象。他自长安以东而来,衣衫沾染着灞陵的雨丝,尽显旅途的奔波,同时也透露出名士兼隐士独有的洒脱风度,为全诗奠定了亲切自然的基调。颔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诗人以自为问答的独特方式,巧妙地切入对冯著来长安目的与境遇的探讨。“采山因买斧”一句堪称神来之笔,看似是调侃冯著来长安是想采铜铸钱谋财,却只落得要砍除荆棘的无奈,实则深刻寓意着冯著仕途的坎坷不顺,谋仕不遇的愁苦心境。而诗人这般诙谐打趣,旨在以轻松明快的情绪,缓解友人内心的郁郁寡欢,为后文的慰勉埋下伏笔。随即,颈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投向眼前蓬勃的春景。繁花在静谧中绽放,新燕欢快地飞舞,因它们刚刚哺育了雏燕。这充满生机的画面,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蕴含着诗人对冯著的深切劝勉:大自然公平公正,万物皆有时机;就如这春花,冯著亦具出众才华,定能迎来赏识之人。尾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诗人满含理解与同情,亲切地宽慰冯著: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春,可你鬓发并未斑白多少,正值大有作为的盛年。“今已春”承接春景描写,末句反问有力,传递出对友人未来的坚定信心。
4. 作品点评
诗人韦应物乐观热忱,对失意的冯著理解、同情又积极勉励。诗采用古体,融入乐府歌行特色,借叙事抒情写景,用问答、诙谐之语营造氛围、激励友人。其风格清新明快又耐人寻味,尽显真挚情谊与高超诗艺。
# 不能诗者,亦知是好。
宋刘辰翁《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
# (前四)写冯著,迹其所来也。(后四)写遇冯著正当春日也。盖以昔年逢君,正见冥冥之花,开满春园;肠肠之燕,学飞新乳。当时一别,犹如昨也。今又逢君,已是春矣。虽时光风态,依然无恙,而君之鬓丝,较昔年多生几缕白发矣,伤何如哉。
清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一
上一篇:唐·李商隐《楚宫》
下一篇:唐·施肩吾《秋夜山居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