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回去吧,
"吾生复何之":我这一生究竟要去向何方。
"故园三径在":故乡的小径依然还在,
"桃李不成蹊":桃树李树却已不再有人踩出小路。
"台榭荒凉已无忧":楼台亭榭荒凉却让我不再忧虑,
"阶除寂寞人已希":台阶空寂也少了世俗人影。
"胡飘飘而不返":为何漂泊在外不返回,
"将役役以奚为":又为何要为琐事劳苦奔波。
"丈夫不自量":大丈夫若不能正确估量自己,
"处世宁堪悲":活在这世上竟如此可悲。
"省一朝之若是":醒悟到一朝的过失,
"悟百年之已非":才明白百年人生已走入歧途。
"饭山曾是饿唐甫":当年唐甫在饭山忍饥,
"首阳曾是饿夷齐":伯夷叔齐在首阳挨饿。
"名重天下何足比":即便名满天下又有何值得比拟,
"利重天下何足奇":利盖天下又有何稀奇。
"觉利名之不昧":如今才觉悟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
"知贫贱而勿悲":知道安于贫贱也不必悲伤。
"归去来兮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长安纵好休徘徊":长安纵然繁华,也不要再徘徊留恋。
"足巾屏之行李":整理出行行李,并摒除不必要的。
"拂藜杖之尘埃":拂去藜杖上的尘埃。
"杜宇知我意":杜鹃鸟仿佛知晓我的心意,
"声声苦相催":声声啼叫苦苦催促我归乡。
"故园行乐处":故乡那令人快乐的地方,
"满地生苍苔":早已满地生长着苍苔。
"归去来兮":回去吧,
"闽山之巅":回到闽山的顶峰。
"山奇水秀":那里山奇水秀,
"可以忘年":可以让人忘却岁月时光。
"水渺茫而洁白":水流浩渺洁白,
"山排闼以争前":群山仿佛争先推门而来。
"昔年桃李":往年的桃树李树,
"依旧成阡":依旧沿着田间小路生长。
"石径萦纡而藤萝耸茂":石径曲折缠绕,藤萝茂密生长,
"茅茨幽迥而松菊争妍":茅屋幽深,松菊竞艳绽放。
"盘餐三百口":每餐有多种饭菜,
"食足二顷田":二顷田地足够温饱。
"吟且咏":时而吟诵诗句,
"乐且禅":一边享乐,还能参禅悟道。
"饱而嬉":吃饱了就嬉戏,
"困而眠":困倦了便入睡。
"心坦坦":心境坦然,
"腹平平":腹中充实无忧烦。
"正是故园行乐处":这正是故乡快乐的所在,
"谁知此乐乐悠然":谁知道这快乐如此悠然自得。
"东风起兮百草芊":当东风吹起,百草茂盛,
"绿杨飞絮杏花鲜":绿杨飘絮,杏花鲜艳。
"蝶翅乱":蝴蝶翅膀纷飞缭乱,
"鸟声喧":鸟儿喧闹。
"翠欲黛":青翠的颜色如青黑色的颜料,
"红欲燃":红花似火焰燃烧。
"归去故园行乐处":回到故乡快乐的地方,
"幽鸟一声啼杜鹃":只听杜鹃鸟一声幽鸣。
"落花红紫草成毡":落花鲜红、青草碧绿,像铺成了毛毡,
"黄梅肥弹柳三眠":黄梅饱满如弹丸,柳树垂下枝条像睡眠般慵懒。
"蝉嘒嘒":蝉声唧唧,
"蝶翩翩":蝴蝶轻盈飞舞。
"笋翻箨":竹笋脱壳而出,
"荷贴钱":荷叶像铜钱般贴在水面。
"归去故园行乐处":回到故乡快乐的地方,
"几阵南风入舜弦":几阵南风送来如舜乐般的清响。
"西风至兮鸿雁来":西风到来,鸿雁南飞,
"万物萧条景物猜":万物萧条,景物让人难以猜测。
"虫声切":虫声凄切,
"猿啸哀":猿啼哀伤。
"梧桐败":梧桐叶落,
"菊花开":菊花盛开。
"归去故园行乐处":回到故乡快乐的地方,
"清风明月好安排":清风明月正好相伴。
"霜风凛凛雪花飞":霜风凛冽,雪花纷飞,
"村落无人猿夜啼":村落寂静,猿猴夜啼。
"泉酒冽":泉水酿的酒清冽,
"溪鱼肥":溪中的鱼肥美。
"燃兽炭":点燃兽炭,
"拨蹲鸱":拨弄着芋头等食物。
"归去故园行乐处":回到故乡快乐的地方,
"竹外梅花三两枝":竹林外有几枝梅花绽放。
"红日三竿渔父去":红日高升,渔父出海而去,
"云迷四野牧童归":云雾弥漫,牧童从四野归来。
"朝暮之情何已矣":朝朝暮暮的情致无穷无尽,
"四时之景已如斯":四季的景色已如此美好。
"已矣乎曷之":罢了,罢了,还能去哪里呢,
"予知归去兮":我该归去了。
"松菊候门而南山耸媚":松菊在门前等候,南山秀丽多姿,
"花鸟欣迎而北岭喧呼":花鸟欣然迎接,北岭喧声欢唱。
"悔知非之既晚":后悔醒悟到错误时已经太晚,
"乐成赋以归欤":好在能快乐地写下这篇赋文回归故乡了。
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
陈普(1244~1315),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字尚德,居石堂山,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福建宁德(今属福建)人。师承韩翼甫,为朱熹三传弟子。入元隐居授徒,屡次被辟为州教授却不赴任,四方从学者数百人,曾受聘于云庄书院,晚居莆中。其诗闲淡疏远,饶有情致。代表作品有《答友人》《秋日即事》。
1. 分段赏析
开篇“归去来兮,吾生复何之”以反问起笔,直接点出归乡的主题,流露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与对故园的眷恋。“故园三径在,桃李不成蹊”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境,既写故园虽有荒芜(桃李不成蹊),却依旧留存着熟悉的痕迹,又暗示着对世俗热闹的疏离。“台榭荒凉已无忧,阶除寂寞人已希”进一步描绘故园的清幽,与“胡飘飘而不返,将役役以奚为”的反问形成对比,凸显出对漂泊奔波、为名利劳碌的反思——为何要在世俗中疲惫奔波,而不回到安宁的故园呢?“丈夫不自量,处世宁堪悲”感慨世人不自量力地在世俗中挣扎,最终只能徒增悲苦。“省一朝之若是,悟百年之已非”则是醒悟后的反思:从一时的奔波中醒悟,才明白长久以来追逐外物的生活都是错误的。接着,诗人以“饭山曾是饿唐甫,首阳曾是饿夷齐”为例,用杜甫(唐甫)的困顿与伯夷、叔齐的守节,说明名利于真正的坚守而言微不足道,“名重天下何足比,利重天下何足奇”更是直接否定了名利的价值,最终得出“觉利名之不昧,知贫贱而勿悲”的结论:看透了名利的虚幻,便不会为贫贱而悲伤。“归去来兮归去来,长安纵好休徘徊”以反复的咏叹强化归乡的决心,即便“长安”(代指繁华的世俗)再好,也不值得留恋。“足巾屏之行李,拂藜杖之尘埃”描绘整理行装、拂去杖上尘埃的动作,细节中透着归心似箭。“杜宇知我意,声声苦相催”赋予杜鹃鸟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也在催促诗人归乡,而“故园行乐处,满地生苍苔”则想象故园虽生苍苔,却正是值得行乐的地方,为下文描绘故园之乐铺垫。“归去来兮,闽山之巅”明确点出归乡的地点——闽山之巅,随即铺陈故园的美景:“山奇水秀,可以忘年”总写山水之美能让人忘却岁月;“水渺茫而洁白,山排闼以争前”用拟人手法写山仿佛推门而来,生动展现山水的灵动;“昔年桃李,依旧成阡”“石径萦纡而藤萝耸茂,茅茨幽迥而松菊争妍”则细致描绘了故园的景物,桃李成蹊、石径藤萝、茅舍松菊,处处透着自然与清幽。在这样的环境中,“盘餐三百品,食足二顷田”,物质上虽不奢华却能满足需求,而“吟且咏,乐且禅。饱而嬉,困而眠。心坦坦,腹平平”则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吟诗、享乐、安睡,内心坦然,这种“乐悠然”的心境,正是世俗奔波所无法比拟的。接下来,诗人按照四季顺序描绘故园的美景与乐趣,展现归隐生活的丰富与惬意。春日里,“东风起兮百草芊,绿杨飞絮杏花鲜。蝶翅乱,鸟声喧。翠欲黛,红欲燃”,百草繁茂、杨花飞舞、杏花鲜艳,蝶乱鸟喧,色彩鲜明如“翠欲黛,红欲燃”,生机盎然中,“幽鸟一声啼杜鹃”更添乡野情趣。夏日里,“落花红紫草成毡,黄梅肥弹柳三眠。蝉嘒嘒,蝶翩翩。笋翻箨,荷贴钱”,落花铺地、黄梅饱满、柳树婀娜,蝉鸣蝶舞、新笋破土、荷叶初展,充满夏日的活力,“几阵南风入舜弦”则将南风比作舜时的弦乐,增添了清雅之趣。秋日里,“西风至兮鸿雁来,万物萧条景物猜。虫声切,猿啸哀。梧桐败,菊花开”,鸿雁南飞、万物萧条,虫鸣猿啸中透着萧瑟,而梧桐叶落、菊花盛开又显露出秋日的特有景致,“清风明月好安排”则点出秋日里清风明月带来的安宁。冬日里,“霜风凛凛雪花飞,村落无人猿夜啼。泉酒冽,溪鱼肥。燃兽炭,拨蹲鸱”,寒风飞雪、村落寂静,却有冽酒肥鱼、兽炭取暖、芋头等食物,在寒冷中自有温暖与满足,“竹外梅花三两枝”则以梅花的傲骨点缀冬日,尽显清逸。“红日三竿渔父去,云迷四野牧童归”描绘了故园朝暮的日常景象,渔父、牧童的活动让画面更显生动,体现出田园生活的闲适。“朝暮之情何已矣,四时之景已如斯”总结了朝暮与四季的景致,强调这种美好是恒久的。结尾“已矣乎曷之,予知归去兮”再次坚定归乡的决心,“松菊候门而南山耸媚,花鸟欣迎而北岭喧呼”用拟人的手法写松菊、南山、花鸟、北岭都在迎接自己,赋予景物以情感,充满归家的喜悦。“悔知非之既晚,乐成赋以归欤”则带着一丝对醒悟稍晚的遗憾,更显归隐的珍贵,以“乐成赋以归”作结,点明创作此赋的缘由,收束全篇,将对归隐的向往与喜悦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孔平仲 撰《娘子军》
下一篇:宋·文同《西湖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