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gōng

朝代:宋作者:舒亶浏览量:3
róng
luò
jìn
tiān
hán
shuǐ
cāng
bèi
fēi
shuāng
yàn
tiē
yún
hán
xiàng
xiǎo
lóu
dōng
pàn
lán
kàn
shēng
zhǐ
zūn
qián
lǎo
xuě
mǎn
cháng
ān
dào
rén
zǎo
wǎn
shàng
gāo
tái
zèng
jiāng
nán
chūn
zhī
méi

译文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观看。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酒杯前老去,此刻长安的大道已被漫天飞雪覆盖。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的、一枝梅花。

逐句剖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

# 涵:包含,包容。,芙蓉:指荷花。

"日暮沧波起":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

#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贴云寒":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

#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独向小楼东畔、":我独自在小楼东畔、

"倚阑看":久久地倚着栏杆观看。

# 阑:栏杆。

"浮生只合尊前老":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酒杯前老去,

# 尊:同“樽”,酒杯。,合:应该。

"雪满长安道":此刻长安的大道已被漫天飞雪覆盖。

"故人早晚上高台":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

# 故人早晚上高台: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赠我江南春色、":你将寄给我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的、

"一枝梅":一枝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词人舒亶创作的一首词作,围绕离别之情和深厚友情展开。上片借秋日萧瑟景色和分飞双燕隐喻别离之苦;下片运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急切思念。全词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整体古朴典雅,细腻传达词人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舒亶因与尚书省政见不合,被逐出京,赋闲在家十年后方才重新起用。然而再入京时,已是物是人非,不免生出身世飘零、孤独凄凉之感,并渴望旧友音讯,遂作此词,寄予一位字为“公度”的友人。有人认为词中所题“公度”即黄公度,然此说不确。黄公度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彼时舒亶已去世六年。根据《全宋词》所收舒亶词作,其中有《蝶恋花》一阕,题为“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词中写道:“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另有《醉花阴》一阕,题为“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词云:“月幌风帘香一阵,正千山雪尽。冷对酒蹲旁,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由此可见,此处所指“公度”应为舒亶在越州一带的友人,极可能是当地官员。词中所写之梅,或为越州及北上途中与公度相聚饮酒、官妓献梅之事所引发的情感寄托,亦反映出当时词人与友人相交、宴饮赏花的生活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作,词中描写了深秋萧瑟的景色与孤寂的处境,表达了词人与远方友人公度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句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以托思念的典故,此典原有“隔地遥念”之意。词中舒亶反用其意,想象朋友公度在远方也同样登台思念自己,并会寄来代表江南春色的一枝梅花。这一典故的精妙运用,将友人间彼此牵挂、心意相通的情谊表达得委婉含蓄又真挚深切。寓情于景:全词将情感深度融入景物描写中。如“芙蓉落尽天涵水”描绘荷花凋零、水天相接的寥落秋景,这枯萎的芙蓉和空阔迷茫的江水,不仅是眼前实景,更深深融入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与飘零之感。又如“雪满长安道”,写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京城的道路,这幅图景既是岁暮严寒的真实写照,又象征着人生道路的艰辛与阻隔,以及因分离而产生的茫然冰冷情绪,景语即情语,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首尾呼应:开篇“芙蓉落尽天涵水”以凋零的秋景渲染孤寂,结尾“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借想象中的江南春梅传递温暖,与开篇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呼应使结构上更完整,也为词人带来生机与希望。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描绘暮色中登楼远望的景象,境界宏阔。“芙蓉”三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画卷,由下而上、由细微入手。“芙蓉落尽”点明季节,暗含凋零衰败之意,渲染出寂寥孤清的氛围。“天涵水”写登高远望所见,暮色渐沉,水面升起浓雾,水天一色,迷蒙浩渺。“沧波起”则点出冬日黄昏的寒意,波涛翻涌,寒气袭人。这两句着重描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变幻、沧桑之感。“背飞双燕贴云寒”一句,视角由平远转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凝望怅然之际,忽见一对燕子背向飞去,贴着寒云,飞行之高可见一斑。“贴云寒”一句形容飞高所感,寒意自天而来,由视觉感受转为心灵感触,隐含离别冷清之意。“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一句为补笔,点明上述景象皆为楼上所见。“独”字轻轻一点,既写出倚栏眺望之人形单影只,又显出触景生情的孤寂与怅惘,将视野宏阔与内心情感交融统一。下片则由景转情,直抒怀人念远之思。“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感叹光阴易逝,岁暮将至,雪覆京道,世事寂寥,唯有以酒消忧。“雪满长安”既点明时地,又营造出一片清冷静谧的氛围。雪夜独饮,无人与共,寂寞怀人的心境油然而生。“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二句由己转彼,想象中友人亦心有同感,日日登高远眺,遥寄思念。纵使道路阻雪,也定不忘为我折来一枝早春江南梅花。这一设想化用了陆凯折梅寄范晔的典故,以“梅”寄情,寄物思人。“江南春色”鲜妍明媚,与“雪满长安”的清冷对比强烈,为词中注入温暖之意。这一折梅寄梅之典,既源自传统,又契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话别的真实经历,赋予典故以普遍性与个体化的双重意味。用典自然贴切,可谓融古于今,表里俱佳。

4. 作品点评

全词情景交融,以萧瑟秋景映衬离愁别绪,情感真挚而含蓄,格调苍凉却不失清雅,语言凝练婉转,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 《寄公度》云:“芙蓉落尽天涵水……”含思幽远,出语自然,其工力未可几及。

近代赵万里等《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如此等雅词,倘出太虚(秦观)、无咎(晁补之)之手,便觉神骨俱仙,乃辱以舒信道乎。

近代朱祖谋《北宋三家词》

# 名推菩萨蛮词好,实使东坡到海南。各各赏者同此调,我朝贻上宋花庵。

近代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

# 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用笔极疏隽。起两句,写沦波浩渺,是远旷之境。次两句,写燕贴云飞,是高寒之境。“独向”一句,总承,且见登高怀人之意。换头,从对面说起,愿故人登高时折梅寄赠,以慰相思,情意甚厚。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下一篇:宋·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