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生":如果圣人不出世,
"麟龙何瑞":麒麟和蛟龙即使出现又怎能算是祥瑞呢?
"梧桐不高":如果梧桐树不够高大,
"凤凰何止":凤凰即使飞来又怎会停留呢?
"吾闻古之有君子":我听说古代有君子,
"行藏以时":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根据时势而定,
"进退求己":进退与否都取决于自身的品德和能力。
"荣必为天下荣":他们把能为天下带来荣耀当作自己的荣耀,
"耻必为天下耻":把天下认为可耻的事当作自己的耻辱。
"苟进不如此":如果一个人出仕为官不能做到这样,
"退不如此":归隐田园也不能做到这样。
# 退不如此:《乐府诗集》无此四字。
"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又何必用虚伪的文章,
"取荣名而自美":获取荣耀名声来自我美化。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分段赏析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开篇以麒麟、蛟龙需圣人出世才显祥瑞,凤凰需梧桐高耸才肯栖息为喻,强调了环境与杰出事物出现的关系,暗示君子的出现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诗人表明听闻古代君子会根据时势决定自己的行为举止,进退都依靠自身的品德和能力,点明了君子应有的处世态度。“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进一步阐述了君子的价值观,他们将天下的荣耀视为自己的荣耀,把天下的耻辱当作自己的耻辱,体现了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格。“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诗人批判那些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不能践行君子之道的人,认为他们用虚伪的文章来获取荣耀名声、自我粉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上一篇:唐·郑谷《短褐》
下一篇: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