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圃春风荡漾时":在幽静的园子里,春风吹拂轻荡的时候,
"阿谁绣出百花枝":是谁绣出了这满枝的百花。
"春工不与人争巧":春天的造化之工,不与人争奇斗巧,
"玉笋羞拈五色丝":那如玉笋般的手,羞涩地拈起五彩丝线。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1. 写作手法
拟人:“阿谁绣出百花枝”这里将自然造化拟人化为“绣工”,既呼应了后文的“女红”主题,又赋予春日景物以主动创造的生命力。起兴:以“幽圃春风荡漾时”起兴,开篇先描绘春日园林中春风轻拂、生机盎然的景象,看似单纯写景,实则为后文的“刺绣”主题铺垫氛围。
2. 分段赏析
“幽圃春风荡漾时”一句点明了环境与时间。“幽圃”描绘出园圃幽静雅致的氛围,“春风荡漾”则生动地展现出春天轻柔的风在园圃中缓缓流动的动态画面,为全诗营造出春日里悠然闲适的基调,也为后文百花盛开的美景做了铺垫。“阿谁绣出百花枝”此句以疑问的语气起笔,别出心裁。诗人将百花盛开的景象比作被人精心绣制而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赋予了百花绚丽色彩与精美姿态,引发读者对春天神奇创造力的思考与好奇,也侧面烘托出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春日盛景。“春工不与人争巧”一句给出了上句疑问的答案,直抒胸臆。诗人认为春天这位能工巧匠有着超凡的技艺,它创造出如此绚烂的百花世界,却并不与人间的巧匠争奇斗艳。“春工”一词将春天拟人化,凸显出大自然神奇且低调的创造力,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玉笋羞拈五色丝”紧承上句,进一步深化主题。“玉笋”常用来形容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指,“羞拈五色丝”形象地描绘出即便拥有灵巧双手的女子,拿着五色丝线想要绣出春天的美景,也会自惭形秽。此句通过对比,更加强烈地突出了春天造化之工巧,远非人力所能企及,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由衷赞叹。
上一篇:宋·方信孺《金牛山》
下一篇:宋·邵雍《君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