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guǐ
yǒu
chūn
shè

朝代:宋作者:王炎浏览量:3
qīng
miǎo
miǎo
huī
huī
liǔ
cǎo
lǎo
féng
chūn
qíng
yǒu
shuí
zhī
lián
chuí
tíng
yuàn
jìng
rén
chǔ
yàn
shuāng
fēi
qiè
hán
wèi
gǎn
shì
chūn
qīng
shí
lǎn
zhuī
suí
shān
yáo
cūn
niàng
cóng
xiàng
huā
biān
pīn
zuì
huā
xiào
rén
chī

译文

清清的碧波浩渺悠远,日光闪耀明亮,柳枝轻柔随风摇曳,青草繁茂生长。人已年迈又遇上这大好春光,可内心的复杂情绪又有谁能知晓?竹帘四面垂下,庭院里一片静谧,只有我独自一人,看着成双的燕子自在飞翔。因为害怕春寒,还不敢换上轻薄的春装。到了外出踏青的时节,我却懒得跟随众人一同前往。山野间的蔬菜、山间的佳肴,再配上农家自酿的美酒,倒也都还适宜。不愿到花丛旁边拼尽全力地大醉一场,花儿虽不会言语,却仿佛在笑话我的痴傻。

逐句剖析

"清波渺渺日晖晖":清清的碧波浩渺悠远,日光闪耀明亮,

# 晖晖:晴明貌。南朝陈·江总《燕燕于飞》:“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渺渺:远貌。

"柳依依":柳枝轻柔随风摇曳,

# 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草离离":青草繁茂生长。

# 离离:分披繁茂貌。

"老大逢春":人已年迈又遇上这大好春光,

"情绪有谁知":可内心的复杂情绪又有谁能知晓?

"帘箔四垂庭院静":竹帘四面垂下,庭院里一片静谧,

# 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人独处":只有我独自一人,

"燕双飞":看着成双的燕子自在飞翔。

"怯寒未敢试春衣":因为害怕春寒,还不敢换上轻薄的春装。

"踏青时":到了外出踏青的时节,

# 踏青:春日郊游。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懒追随":我却懒得跟随众人一同前往。

"野蔌山肴":山野间的蔬菜、山间的佳肴,

# 山肴:野味。,野蔌:野菜。

"村酿可从宜":再配上农家自酿的美酒,倒也都还适宜。

# 酿:此指酒。

"不向花边拚一醉":不愿到花丛旁边拼尽全力地大醉一场,

# 拚:一作拼。

"花不语":花儿虽不会言语,

"笑人痴":却仿佛在笑话我的痴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癸酉春社》是南宋词人王炎所写的一首词,以春社时节为背景。上片通过明媚春景与双燕翻飞的动态,反衬“老大逢春”的孤寂心境,以景衬情的笔法将暮年的沧桑与孤独融于画面;下片则以“怯寒未敢试春衣”“懒追随”等生活细节,刻画年老体衰的倦怠,又以简淡饮食与“花不语,笑人痴”的拟人想象,暗藏对春光的眷恋与自嘲。全词在抒写迟暮怅惘时,以灵趣笔触打破沉郁,情感绵邈而不黏滞,哀婉中透着超脱,尽显宋词婉转深致、浓而不腻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由南宋词人王炎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癸酉春社时分。时年七十五岁的他,正值古稀暮年,面对春社日乡邻会聚宴饮、踏青狂欢的热闹场景,触景生情,遂以词抒怀。词人一生历经世事变迁,此刻虽身处“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社日盛景,却因年老体衰、心境苍凉,深感与世俗热闹格格不入,便借笔下春光、庭院、村酿等意象,将暮年的孤寂感慨与对人生的深沉思索融入词中,成就了这首含蓄深婉的伤春遣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暮春遣怀题材的词,借春波、柳草、双燕、庭院、村酿、花影等景象,写出了暮年词人的孤寂苍凉与未改的诗意情怀。上片乐景衬哀情,以双燕反衬独处之愁;下片借“懒试春衣”“懒随踏青”等细节传年老倦怠,结句“花笑人痴”以拟人藏眷恋与自嘲,含蓄深婉。

2. 写作手法

叠字:“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渺渺”写清波悠远,“晖晖”绘日光明亮,“依依”状柳枝轻柔,“离离”摹青草茂盛。四个叠字生动细腻地勾勒出春景的柔美与生机,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情景交融:上片“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寂静庭院、独处之人与双飞之燕的景象,融入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情;下片“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借花的“不语”“笑人痴”,将词人复杂的心境与春日之景交融,含蓄传情。反衬:以动衬静:“人独处,燕双飞”中,春燕双双飞出飞进的动态,衬托出庭院的寂静和词人内心的孤寂,以动态的燕凸显静态的环境与心境,更显清冷。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开篇“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描绘出明媚美好的春景,然而词人“老大逢春”却情绪消沉,以生机盎然的乐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落寞伤感,突出情绪反差。拟人:“花不语,笑人痴”把花当作有情感、能“笑”的对象,赋予花人的神态,生动展现出词人想在花前一醉却又担心被花取笑的微妙心理,增添词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化用:“人独处,燕双飞”化用五代翁宏《宫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原句描绘了在落花微雨之中,人独立、燕双飞的孤独画面。此词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融入自身所描绘的春社场景,以双飞之燕反衬独处之人,含蓄地表达出词人的孤寂落寞,使词句更具韵味和内涵。

3. 分段赏析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开篇以四个叠字连缀成景:“清波渺渺”绘春水悠悠波光粼粼;“日晖晖”摹春日明丽暖光融融;“柳依依”状柳枝轻柔拂动含依依惜春之意;“草离离”写春草丰茂蔓延透生机勃发。叠字如珠落玉盘,既强化了春日景物的灵动鲜活,又以乐景反衬词人内心的孤寂,为全词奠定“以乐景写哀情”的基调。“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逢春”承接上片春光,却笔锋陡转:正值万象更新之际,词人却以“老大”自况,直言垂暮之叹。“情绪有谁知”以设问抛却外界目光,直指内心:古稀之年的沧桑感、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皆藏于这一声低叹。“谁知”二字既含无人共情的孤独,亦有自我剖白的沉痛,将暮年心境的复杂与苍凉托出。“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镜头从户外转入庭院:竹帘低垂,将喧嚣隔绝于外,庭院寂静如茧,唯有词人独坐其间。“燕双飞”化用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双燕翻飞的动态,反衬“人独处”的静态。燕之“双”与人之“独”形成尖锐对比,似见词人目随双燕、神伤形单的画面。此处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让孤独感在静谧中愈发浓稠,暗合“春社”时节他人欢聚、己独寂寥的况味。“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转写生活细节:“怯寒”看似因春日余寒,实则暗指年老体衰、气血不足的生理状态;“未敢试春衣”既是对节候的敏感,亦象征对新事物的怯步,隐含心境的保守与消沉。“踏青时,懒追随”则以一“懒”字点题:春社本是踏青狂欢之日,词人却意兴阑珊,足见其对世俗热闹的疏离,深层折射出内心的倦怠与沧桑,仿佛热闹是他人的,自己唯有踽踽独行。“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野”“山”“村”三字连用,凸显饮食的粗朴天然:山间野菜、林中野味、农家浊酒,虽非珍馐,却合词人疏淡心意。此句看似写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实则暗藏矛盾:一方面,“可从宜”是对物质需求的简化,透着历经世事的淡泊;另一方面,在春社狂欢的背景下,这种“粗茶淡饭”的选择,恰是词人主动与热闹世界保持距离的隐喻,平淡中见孤高。“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结尾以拟人手法妙笔生花:词人本欲借花前一醉消解愁绪,却忽生奇想——若不醉倒花间,花儿虽不言语,也会笑我痴傻。“花不语”却“笑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情,既天真俏皮,又暗藏悲凉:“痴”中既有对春光易逝的眷恋,亦有对自身暮年仍怀诗意的自嘲。词人看似自嫌“痴傻”,实则以幽默之笔,写出骨子里未被岁月磨平的浪漫与执着,使全词于沉郁中见超脱,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完美诠释了词人“惟婉转妩媚为善”的创作理念,通过精妙的情景交融笔法,将春日之景与“老大逢春”的复杂心绪交织铺展,细腻呈现主人公微妙而真实的情绪变化,鲜活灵动且充满生活情趣。在语言艺术上,词人匠心独运:开篇以“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四个叠字,层层渲染出春日的明媚与生机;“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中“野”“山”“村”等字眼精准凝练,字字不可替换,尽显炼字功力。此外,词人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以简洁笔触承载深厚意蕴;结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花以人的情感,使其“不语”而“笑人痴”,将无情之景化为有情之态,笔调诙谐幽默,余韵悠长,读来妙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取拟人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文势陡然一变,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视法度的表现。

不详天水师范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李济阻《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下一篇: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