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渺渺日晖晖":清清的碧波浩渺悠远,日光闪耀明亮,
# 晖晖:晴明貌。南朝陈·江总《燕燕于飞》:“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渺渺:远貌。
"柳依依":柳枝轻柔随风摇曳,
# 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草离离":青草繁茂生长。
# 离离:分披繁茂貌。
"老大逢春":人已年迈又遇上这大好春光,
"情绪有谁知":可内心的复杂情绪又有谁能知晓?
"帘箔四垂庭院静":竹帘四面垂下,庭院里一片静谧,
# 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人独处":只有我独自一人,
"燕双飞":看着成双的燕子自在飞翔。
"怯寒未敢试春衣":因为害怕春寒,还不敢换上轻薄的春装。
"踏青时":到了外出踏青的时节,
# 踏青:春日郊游。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懒追随":我却懒得跟随众人一同前往。
"野蔌山肴":山野间的蔬菜、山间的佳肴,
# 山肴:野味。,野蔌:野菜。
"村酿可从宜":再配上农家自酿的美酒,倒也都还适宜。
# 酿:此指酒。
"不向花边拚一醉":不愿到花丛旁边拼尽全力地大醉一场,
# 拚:一作拼。
"花不语":花儿虽不会言语,
"笑人痴":却仿佛在笑话我的痴傻。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暮春遣怀题材的词,借春波、柳草、双燕、庭院、村酿、花影等景象,写出了暮年词人的孤寂苍凉与未改的诗意情怀。上片乐景衬哀情,以双燕反衬独处之愁;下片借“懒试春衣”“懒随踏青”等细节传年老倦怠,结句“花笑人痴”以拟人藏眷恋与自嘲,含蓄深婉。
2. 写作手法
叠字:“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渺渺”写清波悠远,“晖晖”绘日光明亮,“依依”状柳枝轻柔,“离离”摹青草茂盛。四个叠字生动细腻地勾勒出春景的柔美与生机,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情景交融:上片“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寂静庭院、独处之人与双飞之燕的景象,融入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情;下片“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借花的“不语”“笑人痴”,将词人复杂的心境与春日之景交融,含蓄传情。反衬:以动衬静:“人独处,燕双飞”中,春燕双双飞出飞进的动态,衬托出庭院的寂静和词人内心的孤寂,以动态的燕凸显静态的环境与心境,更显清冷。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开篇“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描绘出明媚美好的春景,然而词人“老大逢春”却情绪消沉,以生机盎然的乐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落寞伤感,突出情绪反差。拟人:“花不语,笑人痴”把花当作有情感、能“笑”的对象,赋予花人的神态,生动展现出词人想在花前一醉却又担心被花取笑的微妙心理,增添词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化用:“人独处,燕双飞”化用五代翁宏《宫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原句描绘了在落花微雨之中,人独立、燕双飞的孤独画面。此词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融入自身所描绘的春社场景,以双飞之燕反衬独处之人,含蓄地表达出词人的孤寂落寞,使词句更具韵味和内涵。
3. 分段赏析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开篇以四个叠字连缀成景:“清波渺渺”绘春水悠悠波光粼粼;“日晖晖”摹春日明丽暖光融融;“柳依依”状柳枝轻柔拂动含依依惜春之意;“草离离”写春草丰茂蔓延透生机勃发。叠字如珠落玉盘,既强化了春日景物的灵动鲜活,又以乐景反衬词人内心的孤寂,为全词奠定“以乐景写哀情”的基调。“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逢春”承接上片春光,却笔锋陡转:正值万象更新之际,词人却以“老大”自况,直言垂暮之叹。“情绪有谁知”以设问抛却外界目光,直指内心:古稀之年的沧桑感、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皆藏于这一声低叹。“谁知”二字既含无人共情的孤独,亦有自我剖白的沉痛,将暮年心境的复杂与苍凉托出。“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镜头从户外转入庭院:竹帘低垂,将喧嚣隔绝于外,庭院寂静如茧,唯有词人独坐其间。“燕双飞”化用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双燕翻飞的动态,反衬“人独处”的静态。燕之“双”与人之“独”形成尖锐对比,似见词人目随双燕、神伤形单的画面。此处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让孤独感在静谧中愈发浓稠,暗合“春社”时节他人欢聚、己独寂寥的况味。“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转写生活细节:“怯寒”看似因春日余寒,实则暗指年老体衰、气血不足的生理状态;“未敢试春衣”既是对节候的敏感,亦象征对新事物的怯步,隐含心境的保守与消沉。“踏青时,懒追随”则以一“懒”字点题:春社本是踏青狂欢之日,词人却意兴阑珊,足见其对世俗热闹的疏离,深层折射出内心的倦怠与沧桑,仿佛热闹是他人的,自己唯有踽踽独行。“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野”“山”“村”三字连用,凸显饮食的粗朴天然:山间野菜、林中野味、农家浊酒,虽非珍馐,却合词人疏淡心意。此句看似写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实则暗藏矛盾:一方面,“可从宜”是对物质需求的简化,透着历经世事的淡泊;另一方面,在春社狂欢的背景下,这种“粗茶淡饭”的选择,恰是词人主动与热闹世界保持距离的隐喻,平淡中见孤高。“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结尾以拟人手法妙笔生花:词人本欲借花前一醉消解愁绪,却忽生奇想——若不醉倒花间,花儿虽不言语,也会笑我痴傻。“花不语”却“笑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情,既天真俏皮,又暗藏悲凉:“痴”中既有对春光易逝的眷恋,亦有对自身暮年仍怀诗意的自嘲。词人看似自嫌“痴傻”,实则以幽默之笔,写出骨子里未被岁月磨平的浪漫与执着,使全词于沉郁中见超脱,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完美诠释了词人“惟婉转妩媚为善”的创作理念,通过精妙的情景交融笔法,将春日之景与“老大逢春”的复杂心绪交织铺展,细腻呈现主人公微妙而真实的情绪变化,鲜活灵动且充满生活情趣。在语言艺术上,词人匠心独运:开篇以“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四个叠字,层层渲染出春日的明媚与生机;“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中“野”“山”“村”等字眼精准凝练,字字不可替换,尽显炼字功力。此外,词人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以简洁笔触承载深厚意蕴;结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花以人的情感,使其“不语”而“笑人痴”,将无情之景化为有情之态,笔调诙谐幽默,余韵悠长,读来妙趣横生。
# 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取拟人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文势陡然一变,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视法度的表现。
不详天水师范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李济阻《宋词鉴赏辞典》